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春节也是弘扬非遗的契机

2017年01月2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来论

  据新京报报道,庙会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据北京市文化局统计,2017年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全市将举办文化庙会等活动共计490项5420场,预计参与人数760万人次。活动期间,非遗文化展演将在各大庙会亮相。

  应该承认,时移世易,很多非遗技艺,已是知者寥寥、后继乏人,有的已经濒临绝境。但另一方面,非遗能延续至今,个中内核显然具有极强的文化生命力。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非遗的文化火花也不应轻易熄灭。而宣传和弘扬非遗,春节的庙会无疑是一个契机。

  作为文化遗存,非遗依然有着极大的魅力。庙会“引进”非遗,既丰富了节日文化生活,营造了节日氛围,也让平时“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非遗”,得以走进人们的现代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非遗,也有助于激发、调动民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大流量的人群,过年旺盛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让非遗找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

  保护“非遗”是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而政府本来就大有可为。比如对“非遗”给予政策倾斜式的保护,或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由政府出资组织公益性演出。但“输血”的目的,最终是增强“非遗”本身的“造血”功能,以强健的“体魄”去重新赢得市场。也因此,为非遗寻找和拓展市场,关乎非遗的生存和发展,而如庙会这样的平台也多多益善。

  其实,“非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庙会“引进”非遗,不仅提升了庙会的文化品质,也宣传和弘扬了非遗,非遗文化展演亮相庙会无疑是双赢。在此也希望,庙会落幕后,非遗也能留下,而不是只靠庙会“风光”一阵。这就需要更具市场思维的长效保护机制,让非遗走进市场,重现活力。

  □钱夙伟(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