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我
极简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你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物质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道理或许在当下很难被理解和接受。
相比中国,欧洲无疑更加富庶。但如果只从生活方式上看,欧洲人反而比中国人简单朴素得多。近年来日趋得到一些国人热捧的“极简主义”(minimalism),在欧洲其实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生活方式。
瑞士的繁荣和富裕在全世界范围内著称,瑞士人的平均收入也数倍于中国人,但在瑞士街头随处可见的却是无论色彩还是款式均十分单调的衣着:防雨冲锋衣。我的瑞士朋友的衣橱里,衣服的款式和数量永远是屈指可数的,其中基本都是适合绝大多数场合的衬衫和休闲西装,质量上乘,一穿就是很多年。而在欧洲遍地都是、十分受到年轻人推崇的二手服装店,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几乎不见踪影。
除了衣着外,欧洲人极简的生活方式还体现在很多其他层面上。比如在“行”的问题上,公共交通是绝大多数人的首选,除非有强烈需求者(如居住和工作在不同的城市),否则基本不会购置私家车,这与买车和养车的价格是否高昂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于是我们在公交车和电车里,经常看到白发苍苍行动迟缓的老人,衣着朴素得体,手里拿着一本书。中国人最热衷购买和更换的手机,在欧洲也绝不是什么日新月异的抢手产品,以至于刚到欧洲的人会惊讶于为何每个人都在用在中国早已不见踪影的“老古董”手机。
简朴的生活方式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需要建立在一项社会共识的基础上,那就是人们普遍不通过对物质和感官的认知,来评价他人的地位与价值的高低。在欧洲,身着价值5欧元的棉质T恤的人和穿着售价3000欧元的国际一线设计师品牌西装的人肩并肩站在有轨电车上一起摇摇晃晃地去上班,不会让任何人觉得是一幅不和谐的画面。反而是那些动辄在言谈中炫耀和攀比自己所拥有的物品的价格的人很难受到他人的尊敬。
然而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却很难得觅踪影。极简主义,或者说“朴素”,在中国反而成了一种用以炫耀的姿态,甚至融入了一些品牌的设计理念,成为了商品。而“极简”本身的价值和内涵,却往往被人们忽视、遗忘。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是: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并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欲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和展示物质的多寡就成了标榜一个人社会身份的重要标签,甚至是唯一的标签。
然而极简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你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物质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道理或许在当下很难被理解和接受。可实际上每次去欧洲再回国,我都会在这个问题上思索良久。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许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为主流,但多去了解一些与自己迥然不同甚至毫不认可的生活态度,或许是解决我们当下面临的诸多困境的一个契机。
□常江(文化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