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历史

2017年03月1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当图书进入战争》

  作者:[美]莫里·古皮提尔·曼宁

  译者:犹家仲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都说书生百无一用,没想到战场上图书竟然能成为武器。二战期间,纳粹大肆禁书,“尽管在1933年时,美国没有认识到焚书是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开始,‘但我们现在明白了’。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是为所有被焚的图书而进行的,是为所有纳粹企图禁止的声音而进行的。”

  “胜利图书运动”即是开端,1942年,仅两个月,运动便募集到了400万册图书。然而,其中三分之一因体积庞大笨重而并不能满足战场上士兵的需求。此后,美国图书协会便展开了“军供版图书”这个特别的项目,专门为参战美军提供小巧又轻便的特制平装书。一位饱受战争折磨的美国水兵曾捧着特制的军供版平装书,在信中对作家贝蒂·史密斯说,“我永远无法向你解释清楚,你的书对我有多重要,我的心里充满着怎样的感激和爱。”写出《布鲁克林有棵树》的贝蒂·史密斯也因此成了全民偶像。

  直至二战结束,美国政府共向士兵分发了1.23亿册军供版图书,远超于纳粹当时焚毁的书籍数量(约1亿册)。这本《当图书进入战争》即为二战的书写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战火终将熄灭,而图书永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