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25岁就中年危机?别乱用概念

2017年03月2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心理嘀咕

  生活节奏加快、移动互联网勃兴,两因素交织,容易使现代社会25岁的年轻人,感受到过去时代中年人的焦虑。

  这两天,新华每日电讯的一篇文章引联合国定义,认为“1992年生人已步入中年”,这让那些25岁的年轻人似乎已经感到了中年危机的压力。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可以理解现代人为什么会比过去有更强烈的年龄焦虑。这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人际和社会互动成本空前降低,效率相比于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现代年轻人一天所经历的事情,在传统社会里可能半年也未必能够经历。二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资讯过载完全超出现代人有限的大脑认知资源承载范围,这会影响个体的时间知觉,一天不看朋友圈,似乎就已经落伍了好久。

  这两个因素交织,很容易使现代社会25岁的年轻人,就感受到过去时代过了半生的中年人才能感受到的憔悴和焦虑。

  不过,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年”、“中年”并不是严谨的概念。发展心理学在个体的毕生发展中总结出,青春期之后的人生历程通常划分为成年早期(20-40岁)、成年中期(40-60岁)、成年晚期(60岁-死亡),如果将这个划分对应生活中人们通俗的概念,大体对应着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发展心理学里的这种划分有着其学理和实证的依据。个体从青春期结束开始,身体的发育就基本上达到顶峰,接下来就进入衰老的周期。在成年早期,个体是一个缓慢的衰老过程,个体几乎无知无觉就从小伙子渐变成大叔;到成年中期衰老加速,整个身体的机能开始出现各种老化迹象,随年龄增长患病概率和死亡率开始逐渐上升;到成年晚期个体身体机能会出现各种明显退化现象,人生进入暮年。

  20-40岁是通常意义上的“青年期”,身体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衰老过程。但如果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必要的锻炼,那就可能在自然衰老的过程中发生次级老化。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些年轻人就开始罹患过去中年人才会出现的种种疾病。

  事实上,“中年危机”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女性的中年危机一般是指更年期,随着雌性激素的分泌减少而导致身心的一系列症状。至于男性的“中年危机”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伪概念,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并证实,男性的“中年危机”往往是伴随着太太进入更年期后出现;那些娶了年轻太太的中年男人反而不大能观察到“中年危机”。

  在我看来,80后、90后的年轻人唏嘘于“中年将至”,不过是面对压力的一种退缩方式,特别是对许多妈宝们来说,心理上还没从父母那里断乳,Duang地一下就“中年”了,似乎一生的责任压力都可以就这样Duang地一下烟消云散。

  至于本叔,更喜欢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种说法,18到65岁算“青年人”,我还有20年才进入“中年”,让那些25岁就“中年危机”的年轻人羡慕去吧。

  □唐映红(心理学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