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层层监管下,谁给了“奥凯”入围的机会?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热点聚焦

  简单回顾整个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西安地铁出现的这起严重事件,与一连串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失守有直接关系。

  日前被曝光的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震惊了全国。作为城市交通重要枢纽的地铁,竟然使用的是存在质量问题的劣质电缆,给城市安全埋设下了巨大隐患。

  在西安市政府介入调查后,这条地铁电缆质量问题迅速得到了证实,而围绕着这条地铁电缆的供应商奥凯电缆公司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仅西安中了奥凯的毒,成都、合肥的地铁建设都可能用了奥凯不合格产品。这个可怕的名单能拉多长,目前还未可知。

  奥凯电缆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至今不足5年。公司建立的最初两年里,奥凯电缆曾多次被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处罚,包括销售伪造产品质量证明的电力电缆、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力电缆两项事由。但就当时情况看,奥凯电缆自己不从事电缆生产,问题主要出在电缆产品的销售上。在建立两年以后至2014年8月,奥凯电缆公司才开始正式开工生产。仅两个月后,该公司就被西安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车站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单位确定为关键材料供应商之一。

  此后,奥凯电缆公司在市场上一路绿灯。2014年当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向奥凯公司5种规模的产品颁发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同时给奥凯公司出具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证书。2016年7月,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了奥凯电缆产品合格检测报告。让人惊叹的是,2015年年底,陕西省工商局给完成商标登记不足规定年份的奥凯电缆,颁发了陕西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以“锦上添花”。

  回顾整个过程,清晰发现西安地铁事件,与一连串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失守直接相关。这家年轻企业能够迅速膨胀,在众多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中轻松夺标,看似源于其以降低产品质量为手段而进行的低廉报价,然而,不合格的产品本应被市场拒绝,却为何能够有恃无恐进入市场,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从电缆产品的市场监管来看,国家设立的监管部门并不少,监管标准也都有明文规定。电缆质量虽有其专业性,但从西安市政府对举报信做出的迅速反应看,对电缆质量的调查并未如想象中复杂,更无需旷日持久才能得出结论。但这些“岗哨”如何被一个无良企业轻易攻破、劣质电缆得以登堂入室?

  虽然举报信中所提及奥凯企业法人王志伟及其背后“保护伞们”尚待确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不排除监管部门作为政府权力机构与企业间或存在不当关系的可能;退一步讲,即便是简单的监管失职,相对于西安地铁的巨大安全隐患也应重责。

  实际上,相关监管部门但凡多一分审慎,将奥凯公司挡在地铁建设大门之外并非难事。奥凯建立的头两年曾连吃罚单,却何以在两年之后摇身变为“优秀企业”?

  一个看得见的变化是公司来了“能人”。据目前透露的信息,2012年公司建立之初,股东为两自然人刘秀芬和高菲。且二人分别为王志伟的妻子和外甥女。相关报道显示,在拿下西安地铁3号线“大单”的8个月后,王志伟通过股权交易,以71.11%的持股成为企业法人。那么,是否存在前二人对后者进行股权代持的可能?倘若存在,当时的王志伟又在做什么?上述种种推测,仍有待进一步澄清。但至少目前来看,这位“能人”的能力并没有发挥在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上。

  事件曝光后,王志伟已跪地道歉,承认自己干的是“犯罪行为”。然而,若只有他一人“犯罪”,监管部门能够负起责任,“犯罪”或也难以得逞。按照奥凯公司法人王志伟的供述,给西安地铁总造价4000万元的电缆,不合格产品有3000万。不合格比重占达3/4的电缆产品,奥凯公司究竟是如何穿过层层监管,从投标、中标、投产一路畅通无阻直达“最美西安地铁”?举报人信中所言的“保护伞”又是否属实?种种疑团并不能以依法处理奥凯公司内部相关人员了事,也并非多地轨道排查电缆、撤销著名商标就能结束。还公众以真相才是调查与追问的意义所在。否则,一个“奥凯”倒下去,我们又如何确信其他“奥凯”不会再起来?

  □周俊生(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