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关注社会现实是人类的本性。目前,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太少了,应该增加市场供给,满足民众需求。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可以增加人们对现实的思考,思考明白了,国家往好的方面变革,也就更加容易。
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牵头制作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近日开播,第一集虽然遭遇“中国VS伊朗世界杯预选赛”,却以高出其2倍的收视率刷新多项纪录。据统计,收看人数(含网络)高达3.5亿次,大批90后甚至95后的年轻人也加入观剧大军。
此剧由作家周梅森编剧,张丰毅、陆毅等组成明星阵容,但其真正的号召力恐怕还在于“反腐”。反腐题材广受欢迎,这其实早在10多年前的反腐剧热潮中就得到了证明。
十八大以来,中央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一大批贪官污吏被惩治,极大改善了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此时,推出一些反腐败题材的影视剧,可以增加人们对反腐败重要性的认识,巩固反腐败成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文件统计,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总局共立项7部与反腐有关的电视剧,分别是《人民的名义》、《打虎上山》、《天网行动2015》、《反贪风暴》、《高位》、《利剑出击》和《悬崖边》。这些反腐败影视剧,同样值得期待。
反腐题材影视剧通过对腐败黑幕的“暴露”,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观察现实的窗口,更好地思考现实。这是现实类影视剧题材对于国家变革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其实影视剧市场也亟须一场供给侧结构改革。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有些类型的作品供给严重过剩,有些则严重不足,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失衡。
盘点一下荧屏,多年来一直被“辫子戏”、抗日神剧、宫斗剧、玄幻剧统治着。相形之下,有深度的现实类题材,并不多见。观众喜闻乐见的没有,早已腻味的摆脱不掉,此种情况亟待改变。
不是说抗日剧、宫斗剧、玄幻剧不能拍,而是不要粗制滥造且供给过度,弄得人们倒胃口。要多一些包括反腐剧在内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最终实现题材结构上的多样化,满足人们不同的兴趣和偏好。
改革需要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现实是人类的本性。目前,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表明,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太少了,应该增加市场供给,满足民众需求。
人们希望反腐败搞得好,这是反腐败影视剧获得欢迎的原因。人们同样也期待社会其他方面能够得到改善。
好的现实类影视剧可以涵养人心。改革正处在深水区,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大家对现实问题的观念冲突也越来越激烈。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可以增加人们对现实的思考。思考明白了,国家往好的方面变革,也就更加容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