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经济新闻·热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经济新闻·热点
上一篇

南极旅行不再遥不可及 飞猪推5万游南极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随着旅游市场的升温,中国消费者在出境游上的强劲消费力也同样表现在南极游上。

  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的数据显示,2015-2016年,中国前往南极的游客人数为3558人,占全球造访南极人数的10.6%, 比上一年度增长25.7%,成为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的南极第三大客源国。而10年前,仅有99名中国人造访南极。“南极游”向来以造价奢华、景色极致著称,但南极生态脆弱,蓬勃增长的数字背后却又暗含着隐忧。

  1 飞猪最低5万开售“南极专线”

  “你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一段旅行是怎样的?”一位曾踏足南极超十次的旅游达人在知乎上写道,自己穿越过撒哈拉沙漠,也穿越过阿尔卑斯山,但真正让他感到叹为观止的,却只有南极。

  尽管如此震撼人心,南极依旧是少数人才可及的地方。胡润2015年发布的《奢华旅游白皮书》显示,南极在中国富豪阶层中的热度不断上升,已成为高端客群印象最深刻的旅游目的地。

  被贴上“奢华”的标签南极旅行,成为了富人的专属。横亘在普通百姓与南极之间的,主要还是价格因素。

  根据2017年1-2月份前往南极的市场价格,最低报价在63788元至105600元之间,最高报价则在117600元至162800元之间。这里的价格主要因所乘坐的游轮不同而不同,如果选择其他非常规的出行方式或者路线,价格则会更高。

  作为多次前往南极的“老司机”,飞猪度假事业部副总经理崂山(阿里花名)认为国内南极旅行的现状存在诸多痛点。他认为,有些行业里的人对南极的情况进行夸大,让大家觉得南极很危险,而且中间有着层层的产业链,把南极旅行卖得很贵,一趟下来往往要上十万人民币。

  正是基于对现状的不满,崂山开始着手设计一条独特的南极专线。

  根据飞猪官网的信息显示,“南极专线”将于2018年1、2月分四期出行,每期行程为17天,一共约有2000个名额,最低的价格为52999元。

  崂山介绍说,在设计这条路线时他采用了两个办法:一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揭开南极的面纱,让大家了解南极,去除对南极的误解;二是绕开中间的产业链,直接和游轮运营商海达路德合作,从而压缩了中间商层层转包、加价的空间。

  根据IAATO数据,2015/2016年度,全世界仅有38478人次前往南极旅游。崂山表示,他希望通过压缩成本,让中国真正喜欢极地旅游、具有环保意识的高素质普通游客也能前往南极旅行,而不再让“南极游”仅仅变成“富人的游戏”。

  2 中国“南极游”十年:从99人到5000人

  上世纪50年代,世界上首批500人组成的国际游客前往南极,由此“南极游”开始受到世界游客的追捧。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自1991年起每年都会发布年度南极旅游报告。数据显示,十年前的2005-2006年度,仅有99名中国人造访南极;十年来,这一数字呈现几何级数式增长:2011年,614人;2012年,1158人;2013年,2328人……而2017年,预计来自中国的游客将有望突破5000人次,届时中国也将极有可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南极游”全球第二大客源国。

  崂山曾先后十余次踏足南极。据他介绍,以往的“南极游”多是“富人的游戏”,动辄10余万、乃至数十万的价格将大部分心向往之的游客阻挡在外。

  IAATO发言人阿曼达·琳恩斯曾表示,中国造访南极人数增加与全球极地旅行热升温一致。IAATO预计,未来全球极地旅行热还将持续升温。

  3 “南极不再难”的环保隐忧

  南极游,包括三个概念的地理范围:南极半岛、南极圈和南极点,对应市场价格分别在10万、20万、60万左右。在旅游领域普遍售卖、适合普通消费者去体验的,是到达南极半岛的旅游线路,占到了南极游市场70%的份额。

  因气候的关系,南极的旅游旺季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这是一年中南极气温最高的季节。然而,正是这一期间游客的纷至沓来让脆弱的南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前些年,曾有中国游客在南极追逐企鹅等不文明现象被社交媒体曝光,一度引发舆论有关“南极游”过热的担忧。

  IAATO发言人阿曼达·琳恩斯承认,她拿到的照片显示,“有些中国游客离野生动物太近了”,甚至还有人在南极拍摄婚纱照。不过,琳恩斯指出,“这些现象并不只局限于中国人。”

  崂山举例说,普通游客在首次踏足南极时会被告知,任何人登陆南极半岛后都不准带走一块石头,因为企鹅产蛋后需要捡来石头垒砌一个小窝来孵化后代。“每个游客都来捡走一块石头,企鹅以后可能就灭绝了。”崂山说,他十分推崇世界生态教育旅行专家林德·布拉德的名言,“你无法保护一个你所不知道的世界”,正是去了南极之后,他才对南极和环境有了更多的敬畏。

  新京报记者 刘素宏 实习生杨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