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新京报讯 (记者张婷)我们的第一场圆桌会讨论了这个时代的阅读经历、真正有意义的阅读意味着什么。第二场圆桌讨论则围绕着更加“实际”的议题展开:内容创业与知识付费的前景。对谈的嘉宾是豆瓣副总裁姚文坛、一条副总裁范致行、十点读书运营总监廖仕健、大唐雷音寺创始人张春蔚,本场对谈由紫辉创投创始人郑刚主持。他们都是在内容创业或知识付费领域的探索者,他们的创业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阅读的习惯和对阅读的理解。
我们常说,知识碎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但与此同时,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内容创业为王的时代。豆瓣副总裁姚文坛指出,近期上线的“豆瓣时间”是豆瓣在知识付费领域进行的一次尝试,而其初衷是为了给豆瓣用户提供更加长久的、更有力量的、更能帮助用户成为自己的文化产品。在十点读书运营总监廖仕健看来,内容创业或知识付费的关键点在于从阅读场景切入,通过工具升级、阅读体验升级,做好向知识付费的转变。而大唐雷音寺创始人张春蔚则指出,内容创业或者知识付费的习惯一直存在,只是如今知识的载体和支付的方式发生了转变。一条副总裁范致行分析说,一条的核心团队来自传统媒体,一条的内容创作思路也跟媒体、杂志相像,但只是内容的载体和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年轻一代的精神追求、支付能力和消费习惯都已经产生了变化,互联网支付也已经日益为人接受。从这场讨论来看,知识付费正成为一种趋势。
做减速的玻璃窗,帮用户看清更远的风景
姚文坛 豆瓣副总裁
豆瓣做了一个新东西叫“豆瓣时间”。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不会给你带来好运,但它会让你悄悄地成为自己。这和当时做豆瓣时间的初衷特吻合。我们想用豆瓣时间这一形式,在移动时代,为豆瓣用户做优质的内容和服务。
豆瓣有非常可爱的氛围,很多员工都是文青。豆瓣做年度书单,讨论排名第一的书是《斯通纳》。豆瓣上很多人都像斯通纳,有一种对内容、品位的坚持。我们能够用什么样的内容陪伴用户成长,这是特别重要的思考。豆瓣时间现在做的,是第一步。
最近王强老师出了本《书虫牛津消夏记》,里面有个例子说,在一辆往前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我们要在其中向外看,一定要有个减速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玻璃窗,它帮你减速看到外面更远的风景。我喜欢这个比喻。我们很想成为这个玻璃窗,无论是知识焦虑或生活焦虑,你能透过这样一个玻璃窗寻找自己,向内探寻。
提升用户时间价值,是核心逻辑
廖仕健 十点读书运营总监
十点读书是全国最大的文化类自媒体,覆盖了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电台。
十点读书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体量?我们的运营思维和媒体有一些差异。我们是从产品角度出发。阅读的需求一直都在,但为什么去书店的人越来越少了?从产品角度讲,去书店太麻烦了。那能不能帮助他们更方便地获得阅读信息,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关注十点读书的人会发现:我们加了音频,节约大家阅读的时间,用精致的排版给大家好的阅读体验。
付费是同样的逻辑。我觉得知识焦虑分三种,一是短期的焦虑,如我PPT做得很丑怎么办;二是中期焦虑,比如我什么时候实现财富自由;第三种是回归到人本心的安宁。
十点读书做内容付费更聚焦于短期焦虑,核心的逻辑是,我这套东西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提升用户的时间价值。
内容差异是表象的,根本变革在购买方式
范致行 一条副总裁
“一条”最近做了个新号,“读这本书就够了”。最早我们做视频,做中产生活方式,后来我们尝试在电商里做图书,除了卖书之外,还做了一些图书众筹。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和之前做媒体的看起来没有太大差别,最大不同就是电商。以前不可能直接在杂志后面购买,现在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上完成购买,这是整个媒体行业蛮大的变革。但在内容的形态下,我们今天做的内容和过去做的内容,从价值观来讲,从选题来讲,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呈现方式不同,有了音频、视频,页面会动了,这是表象上的差异。
知识付费我们没有太大发言权,我们没做这一块。比较个人的意见,知识付费是一个完全清晰可见的路径,它跟以前我们上培训班或者去买教材,本质上动机是一样的,只是采用的工具有所不同。
关于知识焦虑,我觉得读书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人的焦虑,说得更明确一点,知识不是偶像,试图通过购买更多知识缓解焦虑是不可行的。
知识付费一直有,只是方式发生改变
张春蔚 大唐雷音寺创始人
去年大年初一,我们做了第一个微信公众号“大唐雷音寺”,一年进入微信500强,今日头条前十强,五个月的时间做了120场直播。
我们的内容传播到底给了世界什么?我们所有人都在交互联网作业,有的段位高一些,有的段位低一些。读书是完成自己的作业,也是找到创造的源头。正是时间的阅历和书的堆积,你才能知道那个源头是什么。关键不在于有什么样的焦虑和困惑,而在于你能否以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交流。
今天我们在讨论知识付费,实际讨论的是出版和知识存储工具的变化。无论你是用十点读书,还是用一条,二更、豆瓣,你会发现它们都是你打开知识的工具,打开你和这个世界、和其他世界的沟通方式。所以,这种意义上而言,我们不是困惑于知识付费不付费的问题,而是以前那种出版的方式的改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