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不管是针对机器清扫还是人工清扫,一旦和保洁员绩效、奖惩挂钩,“以克论净”带来的沉重劳动和负面代价是直接由一线环卫工承担。
日前,西安碑林区柏树林街道“以克论净”新保洁标准自查考核官正式上岗。25日,中新网记者目睹了考核官对道路进行抽检的过程。工作人员用四根一米长的木棍围出一块一平方米大小的道路,用刷子开始仔细地收集该区域内的杂物和灰尘,然后再经电子秤称重。
其实“以克论净”的故事,源于宁夏中卫。2015年7月25日在中卫召开的全国城市环卫保洁工作现场会上,住建部领导提出全国各个城市都要学习中卫经验,而中卫经验的内容之一,就是提出来“以克论净”。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包括西安在内,河南、河北、山东、重庆等地都“出台过相关规定”了。
就在今年初,中卫市“以克论净深度清洁”项目还荣获了由住建部设立并主持评选的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再次证明了其经验本身获得的“高度”肯定。各地纷起仿效,无非又是一次城市治理“典型经验”的复制和套用,若仅仅针对某个地方来谈论此事,怕有些不那么中肯。
从设计初衷而言,“以克论净”表达了对清洁城市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技术化治理思路,这一思路的发端是管理者、检测者、考核者对环境本身进行数字化衡量,其决策程序并非出自支撑这个体系运作的一线保洁人员。对于每平米灰尘不超过几克这样的技术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几乎是不可考的。
按照常识,每个城市居民或外地游客也不可能会依靠侦测脚下的路面的灰尘克数来衡量住居幸福感和对一座城市的观感,也就是说这一套标准体系本身给公众带来的获得感同样不太可考。公众当然不希望垃圾围城、灰尘遍地,但是,要让他们在“以克论净” 和城市美丽之间建立唯一因果印象,也就是让他们认同这一确实苛刻的标准是实现城市美化的正确选项,恐怕有些一厢情愿。
而且,不管是针对机器清扫还是人工清扫,一旦和保洁员绩效、奖惩挂钩,“以克论净”带来的沉重劳动和负面代价是直接由一线环卫工承担。其实,在前述中卫经验中有个相当醒目的方面,就是大幅度提高了环卫工人待遇,将环卫工人全部纳入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并将月工资增加至3000元”,也就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2倍。全国其他地方在学习“以克论净”经验时,是否也把这一条原原本本地“学进去”了呢?
□张翼(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