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在权力面前,从来就不缺少察言观色、唯官唯上之人,也不缺少在上级和下级面前“前倨而后恭”的两面派。
这两天,一段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阐述自己用人观的视频风靡网络,视频中刘家义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次专门试了一个同志,本来这名同志讲的是完全正确的,突然我跟他说,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他马上变过来,对,应该是这样。然后我又提醒,是不是应该这样?他又说,对,马上这样。”
说话间,刘家义打了个向右的手势,解释这名同志在他的二度“提醒”下,大反转,立即“向右转”。会场响起一片笑声。视频最后,刘家义总结道:“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此人不可用。”
这个案例确实有戏剧性,大家能“笑声一片”,已经说明了此种“变色龙”的荒诞性。
但笑声过后,耐人寻味。假如“大领导”不是故意考验,而是真就如此做派,得出“孺子可用”的结论;假如我们自己就是那个面对大领导的小官员;假如这种对话的时候正在决策重要的投资或者关涉民众利益的大事儿……这个“故事”还能是一段佳话吗?
同类“察言观色”的故事,恐怕随时随地都有上演,也随时随地地酝酿着很多“事故”,念及现实中这种司空见惯的“见风使舵”,让人着实有点笑不出来了。
“变色龙干部”不是今天才有。一百几十年前,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变色龙》,就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形象: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又全身哆嗦……小说之所以经典,就是在权力面前,从来就不缺少察言观色、唯官唯上之人,也不缺少在上级和下级面前“前倨而后恭”的两面派、阴阳人。
有网民善意地把视频中刘家义考验干部的做法,称为“试探式考察”。很不幸,这名干部毫不犹豫地“上钩了”。这起“荒诞剧”,对于更多的公职人员,恐怕有两个维度的启示:自己面对上级,还有没有能力,保持独立的判断、独立的思考,大胆说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自己面对下级,还有没有涵养,能否对事不对人,哪怕让自己的指示被推翻,“没面子”?
翻看一些腐败干部的“反省书”,从来不缺少“一霸手”们的检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而放眼看去,每一个“一霸手”的后面,同时也都站着一个或一堆“唯唯诺诺”的属下。瞻前顾后,不敢担责任,明知道不对的,也不敢说;平庸懒惰,不学不思,缺少独立见解,没有能力说……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久居鲍肆不闻其臭的“酱缸文化”,看领导脸色行事,被认为是成熟的表现;在领导表态后仍坚持原有主张,被视为幼稚。
这其中,尤其该警惕的是某些“变色龙逻辑”,偷换了概念:把争论,偷换成“不团结”;把研究谨慎,偷换成“没有魄力”;把敬畏民众,偷换成“丧失原则”……最后再让人把这所有的一切,偷换成“盯着一把手的眼神就永远不会错”的“真理”。
在那段视频里,刘家义“特意用手指敲着桌子说”:你们不要看书记是什么眼神,那是不对的。“可以互相讨论,不同观点都可以互相碰撞,我们要形成这么一个风气,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这是个很开明、很内敛的要求,这种要求也不该“可遇不可求”。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