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篇名为《大连4岁女童饭店内叫喊邻桌女大学生一脚踢下》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接着,该事件的完整视频被曝出来,事件疑似出现了反转。女大学生称只是踹了椅子,并没有踹到小女孩,倒是女童母亲反应特别激烈,不仅暴打了女大学生,各种东西猛丢一气,前来劝架的服务生也吃了一记耳光。该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对此,我们需要关注什么?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该谴责的
不只女大学生
日前,“女大学生飞踹4岁女童”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早在事件被披露之初,网上一边倒地批评女大学生。而随着完整视频被曝出来,显示女大学生只是踹了椅子,并未踹到小女孩,倒是女童母亲反应特别激烈,舆论也开始多元起来。
随后,网友们争相在此事上站队:一种看法谴责女大学生,认为孩子太吵应向家长反映,不该直接动手;另一种观点则是“熊孩子”在公共场合太过吵闹,父母如果管教不好,自然会有人帮你管教。
其实,客观来看,女大学生与女童母亲均需“各打五十大板”。
面对“熊孩子”之扰,女大学生本可通过提醒女童母亲或请求饭店服务员来解决问题,“脚踹女童”反而有失文明素养;而女童妈妈放任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也是一种教育上的失职。随后,面对孩子被踹,激烈回击,甚至将其发在网上,则有些以暴制暴了。
“熊孩子”+不理智女大学生+剽悍母亲的IP,迅速裹挟网络,酿成了一起公共事件。这场闹剧也反映了相关各方社会公德的缺失。只要社会规则意识在人们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来,类似事件就不会绝迹。
□新京报评论员 李冰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