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先看戏,后打赏”不适合戏剧市场

2017年05月25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反 方

  

  如果把“先看戏,后买票”当成营销手段,希望可以有更多人来看戏,并且理想的情况能赚取更多票房的话,从戏剧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是行不通的——用“便宜”吸引来的肯定是喜欢“便宜”的人。

  “先看戏,后买票”这种方式,我是不看好的,除非这不是一场面向市场的演出,那能回收多少钱,赚不赚钱都不是问题。可是如果把这个当成营销手段了,希望可以有更多人来看戏,并且理想的情况能赚取更多票房的话,从戏剧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有很多的问题。

  作为观众,首先想要去买票看一场演出的冲动会是什么?肯定是作品本身的吸引力,比如说你喜欢主创、或者对故事有兴趣。一旦有了兴趣想要去看,才会去了解剧场位置和票价,以此估算自己的出行成本,这是大多数观众看戏的行为逻辑。只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那就是这个戏免费,或者票价严重低于自己的预估,然后正好有这个时间,那就顺便去了。所以说,其实这种营销方式所吸引来的观众,大部分都是被免费看吸引的,而不是作品本身。

  作品被放在了一边,观众被“先看戏,后给钱”的方式吸引而来,而且据说目前已经能保证上座率在95%了,那这批观众又会是怎样的观众呢?在我看来,这群观众有很大的比例,都会是一般观众中比较喜欢贪便宜的人。并非是我在诋毁这批观众,只是基于对人性的判断,你用“便宜”吸引来的肯定是喜欢“便宜”的人。所以要来判断这群观众的行为模式,其实也可以用相对务实的逻辑来判断。

  主办方表示,这批票已经以0.1元的价格出售给观众了,能保证上座率的95%,但是问题来了,如何能保证这批观众能肯定到场呢?毕竟目前对这些观众没有任何约束,当他们看到有这样的演出票时,其实是一种冲动消费,大部分人内心所考虑的很可能就是“不过是一毛钱而已,先买了再说”。但是一旦到了演出的时间,上座率是否能如想象这么高,也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观众花了多少成本来预订演出票,这个演出于观众心中的价值也是多少,但凡有其他让他感觉更加有价值的事情出现,他就会优先舍弃前者,这也是很基本的行为逻辑。

  报道中主办方表示会设三个价位的二维码让观众自由支付,如果觉得戏不好可以不付。在我看来,到时候实际情况未必会那么理想,首先和我之前所说的那样,这次来的人中比例较多的是因为贪图便宜而来的观众,所以他们也会贪图省钱,尽可能不花钱看演出,当然也有少部分人会选最便宜的价位来支付,这样大家都会觉得体面些。

  但是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一旦当看完戏之后再支付票款,那观众潜意识里就会把标准放得更高,因为这牵扯到自己的利益。如果该戏剧没有足够出色,观众肯定会先考虑不付钱或者付最低价位。作为一个都是新人的戏剧团队,《严肃的锤子》能否获得观众大程度认可,在演出前没人能下定论。

  所以,“先看戏,后给钱”的营销方式肯定是不符合市场的。首先未必能获得好的市场收益,其次也未必能一定获得好的口碑。演出门票就像是演出和观众之间的契约,剧团在相约的时间和空间奉上完整的演出,观众如约欣赏,看完之后也就完成了整个契约的流程。但是这个契约的流程一旦被打乱,恐怕就无法达成预先的目的了。

  □杨小乱(资深演出工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