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若非IPO稀缺,怎会如此担心大股东减持?

2017年06月0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肖磊(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是靠控制供给来监管上市企业和推动股市向好发展的,比如纽交所,反而会在股市不景气的时候,邀请更多好公司上市,以刺激投资者入市。

  谈因果

  端午期间,证监会一纸大股东减持新规,让市场对后续大盘走势充满期待。在节后首个交易日中,沪指高开0.49%,深成指0.86%,创业板1%。不过,开涨势头却未如预期,临近午休涨幅大幅收窄。

  事实上,市场健康与唱红大盘是两回事,而这恰恰是股民对中国股市最大的误解。如果指数上涨就代表股市健康,那2007年的6000点、2015年的5000点,就能代表中国股市是健康的吗?因于这种误解,只要有办法能让股价迅速企稳上涨,就被认为是好办法。比如,2015年股民泪流满面呼吁国家“救市”,再比如当下呼吁“暂停IPO”。

  其实,减持新规的当即颁布也恰恰源于此前“暂停IPO”的呼声高涨。说到底,减持新规与新股发行彼此交织,若能很好理解IPO问题,才有机会看懂“大股东减持”。

  自刘士余主席上任以来,保持每周平均10只新股发行(后面还有500家在排队),给投机氛围严重的A股市场带来了冲击。而主流市场则开始谈论价值投资,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企稳回升,并未受到新股发行和大盘调整的影响。衡量投机水平的创业板历史市盈率一度降至37倍,创近四年半新低。市场对个股的讨论则开始转向茅台、万科、格力等。如此看来,IPO扩容,实则降低了IPO稀缺性。

  不过,IPO扩容却动了很多人的奶酪。随着IPO扩容,很多无价值、靠虚假消息支撑的股票开始下跌,不少垃圾股在此轮调整中创出新低,且远比大盘调整要剧烈得多。蓝筹股上涨,垃圾股下跌,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股市健康状态吗?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满意?

  原因在于,中国股市吸附了太多炒垃圾股群体,这些群体自然希望尽可能限制新的供给以维护自身持有股票的稀缺性,并择机哄抬股价。如果IPO持续扩容,自己的股票就会“失宠”;只有IPO暂停,垃圾股才会受到关注。

  有说法认为,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IPO扩容会带来寻租空间。其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IPO还不够,才导致所有人对IPO非常看重,想尽办法IPO,腐败也由此产生。长期的改革过程,势必要经历短期阵痛。

  不过,减少或降低IPO就能提升监管效率吗?非也。监管3000家上市公司并不比监管5000家更容易,监管是否有效率,取决于制度,而不是被监管者数量。由于中国没有健全的退市机制,因此需要用增大供给的方式降低存量溢价,更多的供给带来更多竞争,而竞争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监管。

  随着新股发行的增加,创业板和中小板诸多上市公司市盈率开始下降,这本身就是对投资者的保护。当投资者认为由于供给的持续增加,市场不缺上市公司,而是缺好公司的时候,自然就会开始研究企业基本面。如果上市公司永远稀缺,大家炒的是壳,谁还愿意研究基本面?

  归根结底,若非IPO过于稀缺,溢价发行过于明显,增资扩股等一级市场利益巨大,市场还会如此担心“大股东减持”吗?如果股票有足够吸引力,企业经营良好,分红一年比一年高,大股东有必要减持吗?由于长期以来制造的IPO稀缺效应,上市企业出现了各类匪夷所思的造富神话,也给中国股市带来了诸多问题。但面对股民声势浩大的裹挟,就要看证监会能否顶住压力,避免重回监管的老路上。至于减少或暂停IPO等麻醉剂举措,毕竟解决不了根本病痛。

  笔者以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是靠控制供给来监管上市企业和推动股市向好发展的,比如纽交所,反而会在股市不景气的时候,邀请更多好公司上市,以刺激投资者入市。

  □肖磊(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