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由京东集团发起举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豆瓣协办的首届京东文学奖顺利举行,共有6部文学作品摘得桂冠。
格非的《望春风》获得年度京东文学国内作家作品奖,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的《乡村生活图景》获得年度京东文学国际作家作品奖,黄蓓佳的《童眸》获得年度童书奖,孙机的《从历史中醒来》获得年度传统文化图书奖,王晋康的《天父地母》获得年度科幻图书奖,张忌的《出家》则获得年度新锐作品奖。
京东集团主办的这场评选活动绝对是大手笔。诺奖获得者莫言、作家毕飞宇、学者周国平、词人方文山、青年作家蒋方舟和历史学者张宏杰等均作为评委全程参与了评选活动,并在颁奖典礼现场,为这些获奖者颁奖。京东集团共设立了280万元的奖金额度,光国内作家和国际作家奖的奖金就分别高达100万元,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奖金。
作为一项由民间企业设立的文学奖,有人说,其风头早已盖过了某些现有的文学奖,在文学界引发了极大的反响。有人说,这其实是企业博取噱头的品牌营销。
企业的目的在赚钱和盈利,这本无可厚非,但通过举办文学奖,既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又能推动全民阅读,发掘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实现双赢,又何乐而不为?
正如京东集团CMO(首席营销官)徐雷所说,这几年图书的销售和阅读量在增长,消费者面临太多的图书选择。京东集团通过举办文学奖,让读者读到好书,让创作者不向市场妥协,从而能够创作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
方文山就深刻地感受到了民间文学奖的潜在力量,他以专业和创新来概括这届京东文学奖的特点。全民都能参与,所有文学爱好者前期都能在网上进行投票,专业评委只是在广大读者选出的前五名图书中进行专业的评审,既做到了题材的广泛和多元,也注重了专业人士的意见。
但是,民间文学奖究竟能火多久?其实,京东文学奖并不是第一个民间文学奖。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早在1998年前后就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奖。但很多民间文学奖自它设立的第一天起,就遭遇着诸多的尴尬。比如评委评选作品具有随意性;评选流程过于封闭,没有读者参与;甚至有些有暗箱操作的嫌疑。
这不免让人对京东文学奖的未来产生了忧心。不过,从首届京东文学奖的评选流程来看,主办方正极力规避这些问题的出现。京东文学奖将评选的权力完全交到了专业评委和读者的手中,严格制定评选流程,甚至在公布获奖名单的最后一刻,评委们也不知道自己投票的作品是否获奖。此外,这次的所有获奖作品早已在大众读者之间获得了很好的口碑,经过了读者的检验。以格非的《望春风》为例,就曾多次荣获媒体评选的最佳好书,也获得过《当代》年度最佳长篇好书。
首届京东文学奖的确开了一个好头,不论是评委还是读者,都希望它能在未来建立起连续性,继续完善。如同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张立在致辞中所说的,从“不缺席到成为标签,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撰文/新京报记者 宋晨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