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四成网友认为
据新华社记者调查,由于普遍成长于女性行为范本为主导的环境下,在基础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教育中,部分男孩展现出内向、柔弱、胆怯等性格特点,甚至出现男生过早被边缘化的现象。该现象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对此,我们需要关注什么?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男孩女性化不必太担忧
近日,新华社的一篇调查引发了广泛关注。调查称,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男孩儿出现了女性化特征,例如内向、柔弱等等,并将该现象归咎于“男教师荒”。这篇调查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根据本次调查,74.6%的被调查者称身边存在这种现象。
在微博上,很多女网友将“男孩女性化”视为“性别歧视”。确实,内向、柔弱等性格特点并非女孩的专属。现代社会,很多女孩表现得比男孩更加外向、勇敢、坚强,难道可以说他们是“女孩男性化”吗?可见,性别并非是划分“男性化”“女性化”的标准。
而且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过去农耕社会所需要的是有体力的男生,如今已不再是必需。在中国家庭多独生子女的当下,对孩子的溺爱也使得男孩总是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以往大多数女孩所具备的柔弱、内向等性格特征,恰如很多女孩变得雷厉风行、勇敢果决一样,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这种性格的多样化。
当然,对这种现象,我们也不必过于忧虑。在更大的范围内,“男孩女性化”只是小部分现象,而且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男孩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认同都会得到强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新京报评论员 李冰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