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根据“犯罪模板”就能确定章莹颖案真凶?

2017年07月0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心理嘀咕

  在犯罪人格或犯罪动机的描绘过程中,曾经阅读过什么与犯罪情节有关的读物,固然可以作为查找犯罪人格或动机的线索,但反过来推测则不一定成立。

  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遭绑架案犯罪嫌疑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已经被抓,并在7月3日接受了第一次法庭聆讯。在接受询问时,克里斯滕森一直保持沉默,拒绝透露受害人的下落,并矢口否认对其的绑架指控。但随着案情的进一步推进,很多有关细节被披露了出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嫌犯克里斯滕森与受害人章莹颖是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校区(UIUC)的校友,嫌犯为物理系在读博士生,几年来一直担任助教工作,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助教”。受害人章莹颖今年4月刚到UIUC访学,并申请到了生态学的博士学位。

  根据警方公布的证据,克里斯滕森在涉嫌绑架章莹颖之前,曾经在网络访问过一个名叫“绑架101”的网站,浏览如何实施绑架和诱拐的相关资讯。不仅如此,他还曾在网上询问过“你有没有过绑架的想象?比如作为绑架者,或者被绑架者?”

  在他的Facebook账号中,最近读过的书一栏就有《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一书,这是一本描写一名华尔街精英私下是变态杀手的著名小说。克里斯滕森从某种意义上与小说主人翁有类似之处。公众生活的一面,克里斯滕森也俨然是一名温和、内向的助教。他教过的学生和接触过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采访时都认为,从日常接触中没有感到过他有什么异常之处。但警方却掌握了大量证据显示他可能是一名冷血、变态的绑架犯。而且警方根据种种线索推测,受害人章莹颖很可能已经遇害。

  目前,由于嫌犯克里斯滕森一直拒绝认罪,以保持沉默的方式应对警方讯问,受害人章莹颖生死未卜,哪怕警方掌握大量证据显示他可能就是绑架嫌犯,但在搜集到更进一步证据,特别是找到受害人之前,尚无法断定他就是百分百的罪犯。

  但人们可能会好奇,像克里斯滕森这样可能的暴力犯罪的嫌犯,在日常生活中可否通过他的阅读兴趣,或者他加入的网络社群来发现他温和、友好的公众生活背后不为人知的暴戾一面来?

  类似的情节就好比,在美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影片《七宗罪》里,警方发现凶手的犯罪手法与但丁在《神曲》中的描写如出一辙,从而通过查询在图书馆借阅过《神曲》的读者目录,找到犯罪者的线索。

  在犯罪人格或犯罪动机的描绘过程中,他曾经阅读过什么与犯罪情节有关的读物,或者浏览过相关的网站,固然可以作为查找犯罪人格或动机的线索,以及可以与其他证据线索形成交叉印证。但是,不能反过来推测,仅仅凭借某个人喜欢或曾经阅读过什么书,浏览过什么网站就推断他可能具有暴力犯罪的倾向。甚至,心理学的研究迄今为止都不能断定,一个喜欢阅读或浏览色情暴力资讯的人就一定会促使他有更高的暴力犯罪。

  回到克里斯滕森身上,目前警方披露和媒体报道的相关证据线索显示了他有很大概率就是犯案者。但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到,导致一个人最终沦为暴力犯罪者的因素有很多,天性的、人格的、情境的、个人史的、社会文化的,林林总总,很难总结出一套“犯罪模板”来适用相似犯罪不同案件的犯罪者。而一个经验丰富的警察凭借总结的“成功经验”来识别和判断潜在的犯罪者,但如果轻视证据和忽略程序正义,可能就要犯错了。

  □唐映红(心理学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