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里“辞职风波”:
义正言辞
哈里里的出局会撕下黎政坛自去年12月联合政府成立后一团和气的表面现象,有可能使两派争夺再度白热化、公开化,并导致2018年议会选举再次泡汤。
近日,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在出访沙特期间突然发表声明宣布辞职,并称其“感到将遭暗杀”,迅速成为全球媒体头条。黎巴嫩虽是小国,但在历史上多次成为中东冲突的“风暴眼”,此次哈里里离奇辞职自然引发各界错愕。
哈里里辞职引发中东诸国相互指责
随后,关于哈里里辞职形成了两种说法:其一,“担心遇刺”说。哈里里在电视讲话中称,黎巴嫩“气氛好像父亲遇刺时一样”,猛批真主党“绑架国家”,指责伊朗在黎建立了“国中之国”,暗示其即将遭到什叶派的暗害。沙特则强调哈里里辞职是其“本人决定”,但也称暗杀阴谋有“确凿证据”,暗示真主党和伊朗是幕后黑手。
其二,“被迫下台”说。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对暗杀指控坚决否认,伊朗外交部称哈里里辞职是“美国、以色列、沙特联手策划的阴谋”,目的是嫁祸伊朗、搅乱中东;真主党则直接称哈里里被沙特“召回并解雇”,且已被沙特“软禁”,成为“沙特的人质”。
在这种形势下,12日,失联八天的哈里里终于现身,在沙特接受了黎巴嫩电视台的采访。在采访中,哈里里否认自己被软禁,称他将在未来两三天内返回黎巴嫩,“以启动必要的宪法程序”。他同时表示,如果黎巴嫩真主党同意不插手地区争端,他将考虑收回辞职申请。
“哈里里”这个名字在中东可谓家喻户晓。2005年2月,黎巴嫩前总理、逊尼派著名政客拉菲克·哈里里遇刺身亡,引发轩然大波,不仅导致黎国内政局大乱,并且导致叙利亚从黎撤军。而这位萨阿德·哈里里正是老哈里里之子,其父遇刺后他跻身黎政界,2009年至2011年任黎总理;2016年12月18日,哈里里再次出任黎巴嫩总理。就任总理不到1年的时间里,哈里里表现总体上中规中矩,虽无出彩之功,也无甚出格之过,突然辞职于情于理不合。
黎巴嫩为中东著名的“拼盘国家”,国内共分为18个主要教派,形成了极独特的“教派分权”政治制度。根据黎巴嫩宪法,总统须由基督教马龙派担任,总理须是逊尼派穆斯林,议长则须是什叶派穆斯林。2005年前总理老哈里里遇刺后,黎巴嫩国内政争激化,逊尼派与什叶派势不两立,两派又各自拉拢基督教盟友。
一方是以逊尼派政党为主体的“3·14”联盟,受到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大国支持;另一方是“真主党”主导的“3·8”联盟,背后受到伊朗、叙利亚政府的什叶派国家力挺。哈里里家族与沙特王室保持极特殊关系,老哈里里在沙特发家、拥有沙特、黎巴嫩双重国籍,家族的经济、政治根基完全依赖于沙特的支持。
哈里里辞职背后是沙特伊朗之争
近年来,哈里里一直在黎巴嫩与以真主党为首的什叶派势力明争暗斗,既是为自己的政治前途,也是为沙特的地区利益。但去年10月,哈里里在黎总统人选问题上转变立场,支持亲什叶派的米歇尔·奥恩出任总统,打破了黎持续两年的总统僵局;此后其组建联合政府出任总理。
无论哈里里辞职的真正原因为何,都能明显看到此事背后沙特、伊朗竞争的影子。随着“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叙利亚战场的覆灭,伊朗在地区的影响力更加突出,在近期叙利亚代尔祖尔、伊基尔库克等地都能看到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活跃的身影,也门的胡塞武装也频繁向沙特境内发射导弹,这些无疑都让处于变革时代的沙特王室深感紧张。
而黎巴嫩则成了沙特向伊朗“反击”“发难”的另一个舞台。哈里里的出局会撕下黎政坛自去年12月联合政府成立后一团和气的表面现象,有可能使两派争夺再度白热化、公开化,并导致2018年议会选举再次泡汤。但这样的局面对沙特也未必有利。就算哈里里没有有效执行沙特的“旨意”,但他毕竟是黎巴嫩逊尼派头号人物,他的辞职只会让逊尼派群龙无首,在与真主党的争斗中更加弱化、混乱、被动。
□龚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