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下一篇

地方预算公开度排行也是“软约束”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名,既是公允呈现也是倒逼、敦促,既是一种“对公开度的公开”也是一种“软约束”。

  据新华社报道,29日,财政部首次对外发布“2016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上海和山东分别以总分超过99分居前两名。这份涵盖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排行榜,是财政部首次对各地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公开情况进行量化打分。

  政府预决算公开,通俗地理解,就是向社会讲清楚政府的“钱”到底是如何花的。这是现代法治政府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政府运行效率和透明度的应有之义。

  而对地方的预决算公开度进行排名,相较于单向度的公开,也有了对比意味。到底谁表现更好,谁的表现相对不足,借助排名一目了然。这不仅会让社会对各地预决算公开状况有更直观、系统的了解,也能让各地更有动力在横向对比中找差距、找问题。

  说起来,政务信息和预决算公开领域,之前也是高校智库等民间机构的研究热点,相关榜单不少见。但财政部“出手”还是第一次。较之于民间机构发榜,权威部门发布榜单,对于“后进”的敦促价值更为直接,也释放出更强的治理信号。

  正是鉴于其“软约束”价值,公众也期待,该榜单能形成惯例和常态,排名体系也更丰富,指标也更细化。

  这次的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名,只有一个最终的打分,其参考指标如预决算公开的公开率、及时性、完整性、细化程度、公开方式以及真实性等,并没有公开,更没有进行单项排名。下一阶段,可考虑将单项评比和综合得分一起公布。这更方便社会监督,也利于各地更明晰地找差距,从而更好地将预决算公开各项指标做实。

  从总体结果看,这次有21个地区的地方预决算公开度分数超过90分。地方26.1万家预算单位中,未公开部门预算和未公开部门决算的单位,分别由2015年的3.7万个和5.6万个,下降到2016年的737个和778个,平均降幅为98.3%。可见地方预决算公开的基本面有了根本性改观,这让人欣慰。

  但正如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的,预决算公开工作开展还不平衡;公开质量和收支决算信息真实性仍待提升;基层民生资金使用情况公开仍不充分。这是整体性进步之外必须正视的问题——如何从公开走向更有质量的公开,此举的难度不逊于“从不公开到公开”。

  这就需要,在继续推进排名这类“软约束”的同时,对地方预决算公开的硬约束也继续加码。

  去年财政部在分析部分省市单位触犯《预算法》红线的原因时就指出,部分地方党政领导和预算单位负责人对预决算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接受社会监督意识相对淡薄。对应这一点,将预决算公开情况纳入干部考核,或将能对推动预决算公开走向标准化、制度化起到点睛之效。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此次财政部首次发布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可以看作为实现该目标所做的辅助工作。接下来,不妨以公开度排行榜为契机,进一步将预决算公开作为财政透明度提升的突破口和重点来抓,让地方的财政透明度切实大有突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