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明改革
在数字革命的背景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要重视农村新经济的发展,助推乡村在这轮新经济中弯道超车。
据新华社报道,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4日由新华社授权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成为新时代我国“三农”的顶级设计。
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前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数字革命大发展的背景下推进的。过去几年,数字革命加快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数字革命也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
比如,在农业技术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水稻智能生产线改造试点,在水稻浸种催芽过程中对水温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能使出芽率提高10%以上,亩产量增加5%-10%。再比如,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电子商务探索新型销售方式。2016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8945.4亿元,农村网点超过800万家,带动就业超过2000万人。此外,一些资源丰富但传统销路不畅的贫困村,依托农村电商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摘掉了贫困帽子。我这几次下乡调研都发现,农村电商已经嵌入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
新时代要加快乡村振兴,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快推动农村新经济的发展,助推乡村在这轮新经济中弯道超车。从实际情况看,未来几年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我国广东等东部省份互联网普及率均已达到70%左右,但大部分中西部地区还低于全国53.2%的平均水平。这就需要加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布局5G等新型信息技术时向农村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同时,加快电信普遍服务覆盖,着力降低农村互联网使用成本。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新业态创新。重点是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依托传统农业形态,很难实现乡村振兴的突破。关键是加快新业态的创新。一号文中提出,“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这是盘活农村资源、延长农业价值链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探索空间。
三是推动农村新经济的制度创新。比如,在符合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方式节约的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共享农庄和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再比如,在不改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合作建房、合作经营房产,共享收益,形成农村版的“共享经济”。一些地方正在探索的共享农庄,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推广。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