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为了争夺用户,这些互联网公司势必会进行补贴,并拉动其他对手跟进。而入局者越多,对消费者的补贴力度也会越大。
日前,一则“滴滴骑手招募令”在网上曝光,当前滴滴已经上线了面向骑手的“滴滴配送”App。而网约车市场也迎来了美团这个重量级选手,去年12月28日美团就已经开通了北京、厦门、福州等7个城市的打车入口。
美团要做打车,滴滴要送外卖,两者互相入侵对方的堡垒腹地,谁能胜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了美团和滴滴最近的一系列动作,不得不说,中国互联网公司与前辈的不同就在于始终如一的不安全感。美团进军打车,正是以攻代守给自己松绑;滴滴敢于在亏损的外卖业务上自我放血,就是要进一步恶化对手的成本结构。
互联网玩的是“唯快不破”,催生莫名优越感的同时,也是所有焦虑的根源。2017年倒闭的中国公司有三分之一是互联网公司。创新方法论的核心仍是唯快不破,热钱汹涌导致产品和场景的快速催熟,昨天还陌生的新鲜玩意一夜之间就可能变成全民狂欢。
这一代互联网公司,早已习惯了闭着眼睛听从流量、用户和资本的召唤,快速迭代,快速试错,内心中已经不存在任何禁区和雷区,只需铆足马力,向任何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行业跃马扬戈。从创业者到投资大佬都有show hand(摊牌)的勇气,越来越多的公司卷入与线下企业的赌局。
不得不说,单一风口已经托不起互联网企业的未来。也正因此,BAT开始拍电影,万达玩直播,格力生产电动车,小米做电视的时代,线上线下的界限日益模糊。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创新光环逐渐褪去,沉睡的商业本能则被唤醒。美团强攻打车,滴滴进军外卖,摩拜增加打车业务,不过是互联网神仙打架的终极缩影。是背后的商业本能在支撑他们做了一系列决策。
滴滴走的是串联路线,从打车起家,以功能属性和价格定位为脉络,逐个清理相邻的出行场景,铲除每个领域的友商,预留向前端进军汽车制造以及渗透后端服务的能力。美团是并联打法,以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为轴心,横向垄断本地生活服务的同时向异地场景进军,甚至不惜与携程这样的垂直霸主为敌,兼并杀伐之气更重。
互联网创新带来的便利、新奇和快乐正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用户的选边站队和从一而终。
显然易见,当小巨头们“挥拳相向”时,也意味着又一波消费者红利的来临。因为为了争夺用户,它们势必会进行补贴,并拉动其他对手跟进。而入局者越多,对消费者的补贴力度也会越大。我已仿佛看见又一波消费者福利正在赶来。
□虫二(互联网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