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致敬,两会“夜归人”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人大观察

  各个“夜归”群体,构成了会议期间一道特殊的“风景”。

  最近,有一家媒体推出了一个专题栏目,叫《两会夜归人》,讲的主要是记者对一天工作的所观所感所想。这个栏目我没能有太多时间细看,但对两会期间深夜的忙碌,却有诸多体会。

  3月3日晚上,代表刚刚报到一天。被安排参加第一场“代表通道”的山东代表团郭锐代表、湖北代表团王建清代表,在接到大会新闻中心邀请后,连夜就自己基层调研的心得形成了一个发言提纲。大会新闻中心在收到提纲后,根据“代表通道”的设计方案,提出了一些完善的意见建议。当工作人员将相关的意见建议发回代表时,已是夜里12点,令人感动的是,两位代表都在当夜作了回复。因为他们当时也在“夜战”,忙着会前的有关准备工作。据一些在代表驻地工作的同事说,可能由于本次会议议程多等原因,会议期间,代表们都特别忙碌,晚上工作到九十点钟,是非常常见的事。

  会议期间,我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工作。每天晚上,设在梅地亚一楼的信息服务区,总有不少记者在连夜赶稿。有一天晚上3点,一楼竟然还有七八位记者在忙着赶稿件。

  3月19日,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安排了最后一场“部长通道”,由于许多媒体希望采访新任部长,大批记者一大早赶到人民大会堂排队等候入场。其中一位女记者,当天晚上写稿到凌晨四点,简单洗漱后就直奔人民大会堂。还好,她幸运地获得了一次提问机会,算是没有白辛劳。

  两会期间,大会秘书处有一批人,似乎专门是要“夜归”的。我一个同事,几乎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他晚上经常发朋友圈,其中最常发的就是“还好,12点前到家了”。而还有一批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比如大会简报组的部分同志,晚上编辑简报到凌晨三四点钟就是常态。对于不习惯夜班工作的他们,20多天坚持下来,确实是不小的挑战。

  当然,会议期间,还有大批昼夜奋斗在一线岗位上的人,比如安保人员。各个“夜归”群体,构成了会议期间一道特殊的“风景”。也正是这些“夜归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忙碌,才保障了大会的顺利进行,保障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在会议结束之际,我们向他们表示敬意,一点也不为过。

  □朱恒顺(人大工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