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股论市
我国股市处在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壮大、旧有的概念炒作习惯逐步消退的过程中。股市正趋于清朗,从而吸引已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回归A股市场,纷纷排队候场。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新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质量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经济总体上稳中向好,在此背景下,沪市证券交易市场整体质量有所提升,沪市市场质量指数相比2016年的464点上升了19.8%,达到556点的历史新高。这表明,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开始显露其本质属性,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基本面,与经济政治周期基本吻合。
事实上,长久以来,A股涨跌脱离经济基本面、与经济政治周期似乎并不完全吻合。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梳理出中国股市20年来的“怪异”轨迹。
一方面中国股市难以与经济政治周期合拍,在2000-2009年经济周期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股市却长期徘徊,有违经济常规。另一方面是投机性较强。神舟飞船上天,航天航空板块应声走强。当资源税改令投资者引颈注目时,股市又再现“煤飞色舞”。同时,其具备异常的颠簸周期。2015年从牛市到疯牛,再到股市震荡,流动性完全丧失,监管当局出手救市后又遭人民币贬值预期打压,政府不得不全球安抚,这一切仅仅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完成。
不过,进入全流通时代之后,股市越来越能够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经过不断的改革与监管,A股市场正越来越健康平稳地发展。
具体来看,流动性方面,2017年市场交易活跃度与2016年相比变化不大,价格冲击指数、流动性指数、买卖价差等与2016年基本持平,相对有效价差较2016年有所下降。从波动性上看,2017年沪市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和收益波动率与2016年相比均有小幅下降。2017年沪市流动性指数为576万元,与2016年的577万元基本持平,价格冲击指数与2015、2016年基本持平。
特别是2016年以来,我国股市的运行环境和内部治理都已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为股市的平稳运行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首先,宏观经济在稳定增长基础上发生了结构性变化。2017年,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连续三个季度实现6.7%的增幅,而物价上涨幅度仅为2%左右。在此情势下,震荡的股市行情是投资者价值发现过程的正常反映。
其次,经过大力治理整顿的金融运行质量较高。2015年下半年以来,金融整顿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履行到位,监管机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对恣意举牌、兴风作浪的“险资”做了重点规制,将一些长期戴着小红帽、在股市招摇撞骗的“壳公司”驱除出市场,消除了大量“浮躁操作”,挤压了“自娱自乐”空间,使得资本市场运行的整体质量得以提高。股市波动率大为降低,两市平均市盈率较低,成交量中的水分被挤掉,是股市运行质量提高的突出表现。
再次,价值投资理念增强,价值投资力量壮大。这两年,尽管大盘指数涨幅还有点小,但一批业绩良好、内部治理规范、持续发展力强、注重分红的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上升,尤以金融、医药、家电等蓝筹股表现突出,一部分新经济类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也比较出色。与此同时,一些习惯于讲故事、造概念的上市公司业绩滑坡甚至严重亏损。特别是证监会强调加强交易所一线监管,打击绑架国家政策进行炒作的现象,效果显著。
总体而言,我国股市处在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壮大、旧有的概念炒作习惯逐步消退的过程中。股市正趋于清朗,从而吸引已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回归A股市场,纷纷排队候场。
另外,在本轮机构改革中,银监会和保监会合二为一,证监会得以保留,恰恰因证券业务的特殊性及其在扩大直接融资发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从严监管。
诚然,基于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及价值投资理念的回归,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可以期盼。对管理层而言,如何通过严厉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为A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或将成为股票市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课题。
□蔡恩泽(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