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1978:我与改革开放同行

2018年04月2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改革开放40周年·请回答1978

  此前驻外时,日本的新干线让我赞不绝口。没想到,在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中,高铁就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

  改革开放之初,我跨入大学校门,开始关注外部世界;步入社会之后的工作一直让我心怀祖国、放眼全球,跟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成长;改革开放40年来,我始终为了中国而了解世界,同时也希望世界更多地理解真实的中国。

  专业让我更加关注外部世界

  1978年,正值我20岁的青春岁月。年龄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家父在我18岁那年突然因病离世,全家人备受冲击。作为长子,我必须更多地协助母亲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和义务。尽管如此,刚刚恢复的高考制度和当年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始终让我心存梦想,暗中聚集力量。

  于是,我坚持一边工作赚钱养家,一边在办公桌的抽屉中藏着文史哲课程,随时阅读,准备高考。日子是苦涩的,但由于期盼心里是充实的。

  1980年我终于以地区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吉林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当年,在中国只有北大、南开、复旦、中山和吉大设有世界经济专业,该专业是当年吉大的首批学员,显然这是一个注重研究西方经济为主的短线专业。对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非常需要了解外部世界的专业人才。作为时代的幸运儿,我非常渴望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渴望把外部世界的先进东西拿回来为我所用。

  工作让我更加努力地“洋为中用”

  1989年、1999年,我作为外交官先后两次被派驻中国驻日使馆工作。日本作为亚洲最大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在其战后经济起飞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日期间,通过自己对驻在国经济社会的观察和广泛交流,不仅对日本经济的最新动向和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也对战后“日本经济第一”的成功经验有所总结,尤其是对日本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十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总结出了较为独到的见解,为我所用。

  毋庸置疑,当时的日本和当时的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不小差距,仅就出行的交通工具而言,日本已是轿车王国,轿车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且不少家庭还分有工作用车和生活用车两种,公共交通也是中国无法想象的。记得一次从东京出差去福冈,一趟千公里以上的车程,时速300公里的新干线只要6小时就安全抵达,且列车的舒适性和准确性都让我赞不绝口。

  没有想到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中,高铁就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不仅运行速度超过了日本,高铁的总长度已经世界第一。我们不能不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拍手叫好。

  新时代预示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中国经济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本世纪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得以加速发展,继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超越法国、英国和德国,世界排名第三之后,又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中国GDP总额为12.7万亿美元,与美国一道成为世界上仅仅两个GDP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大约是日本(4.9万亿美元)的2.5倍。

  作为一名与改革开放一起同行的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政策研究者,我很欣慰地看到,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所谓“新时代”,意味着已经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国开始从重视“量”的发展阶段进入到重视“质”的发展阶段。

  在当今世界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是否还会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强起来”的中国实现了“两步走”之后会向何处去?这些疑问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课题。

  作为一名国际问题研究者,我现在的任务,或者说义务,就是向国际社会客观、准确地传达中国的故事,表明中国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信心,努力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让国际社会摘掉对中国的“有色眼镜”,深入了解真实的中国,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

  □姜跃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