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金控公司带病扩张待画休止符

2018年05月1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金融观察

  填补金控公司的监管空白是非常必要的。从市场准入、牌照管理、公司治理、股权结构、风险内控等方面加以规范,将使金控公司与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更为健康。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监管机构正在起草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简称“金控公司”)管理细则,将首次要求金控公司必须获得央行颁发的金控公司牌照,持牌经营,并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与混业经营的逐步发展,国内已形成多种形式的金控公司,央企金控、地方金控、民营金控、互联网金控等概念不一而足。2015年前后频发的保险资金举牌潮,尤其是“宝万之争”,暴露了金控公司尤其是民营金控亟待监管与规范运营的紧迫性。

  此前,由于监管方面存在部分空白,金控行业存在不少乱象,尤其是少数野蛮生长的金控公司存在着较大风险。笔者研究发现,金控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风险与乱象。

  首先是虚假注资、循环注资和抽逃资本。金融是高风险行业,需要足够的资本来吸收风险。目前,一些金控公司的资本并非真实完整,存在着虚假注资、循环注资的问题。近年来,有些企业将银行贷款、发债资金、理财资金等用来投资金融机构,甚至虚假注资、循环注资,导致金融机构资本不实,抵御风险能力削弱。

  其次,助长资金“脱实向虚”。近年来,部分非金融企业忽视自身主营业务发展,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助长脱实向虚和杠杆率高企的风险;还有少数非金融企业不当干预金融机构经营,将金融机构作为“提款机”,使得实体板块与金融板块风险交叉传递。部分产业资本拓展金融业务并非基于实业的需要,其金融板块也未能有效反哺实业,反而放弃主业创新,将金融业作为转型捷径,加剧产业空心化和“脱实向虚”倾向。

  其三,高杠杆。部分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较高,在资产扩张的过程中大量甚至无节制地举债。此前赵薇名下龙薇传媒51倍杠杆收购万家文化,收购所需资金为30.59亿元,而股东自有资金借款仅6000万元、第三方自有资金借款15亿元,拟向金融机构股票质押融资接近15亿元。

  其四,经营过程中出现异化。一些不健康的体量较大的金控公司都有一些“通病”,即经营过程中出现异化,保险公司做成资产投资公司,实业做成金融公司。适度的产融结合对于非金融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但非金融企业盲目地投资金融机构,且关联交易问题较为突出,实业和金融业的风险隔离措施不到位,使得金融风险与产业风险存在交叉传染的可能。

  其五,玩弄资本运作,导致公司空壳化。少数金控公司擅长资本运作,玩弄财技,热衷于炒壳囤壳,借助资本市场的不成熟进行监管套利,通过不规范的资本运作打造万亿资本王国,有的金控公司“染指”近百家上市公司。国内一家金控公司控参股44家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高达3万亿,涉足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租赁、期货等,覆盖金融业全部牌照。然而,其热衷资本运作的结果,是旗下4家A股公司两家已经沦为空壳。

  其六,法人治理不健全,股权结构不清晰。少数金控公司内部治理不健全,有的故意设成复杂的股权结构。这样一来,其内部关联企业众多,关联交易频繁且异常。此前,金融机构的分业监管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不透明、监管不统一问题,而部分金控公司较为复杂的股权结构进一步加大了监管难度。

  因此,填补金控公司的监管空白是非常必要的。从市场准入、牌照管理、公司治理、股权结构、风险内控等方面加以规范,将使金控公司与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更为健康。

  □朱邦凌(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