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书评周刊·年中书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书评周刊·年中书赏
上一篇  下一篇

《批评家之死》

2018年06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批评家之死》

  作者:(德)马丁·瓦尔泽

  译者:黄燎宇

  版本: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

  在书中,马丁·瓦尔泽写了一个作家和评论家之间的恩怨,作家的小说在出版前就遭到了犹太评论家在电视节目中的抨击,这给他的小说带去了毁灭性的失败。在小说之外,当《批评家之死》在德国发行之前,瓦尔泽本人也遭遇了这个情况,读者们还没有正式接触到书籍,便通过媒体知道了这是一本“敌视犹太批评家”的图书,于是攻击瓦尔泽为纳粹余孽,对《批评家之死》表示抵制。书里书外,《批评家之死》的故事都为我们解释了一个现代困境——阅读已死。这比“诗歌已死”和“小说已死”更加严峻。

  马丁·瓦尔泽将矛头指向了现代语境的媒体化。曾经作家们为了大众阅读而写书,而大众通过阅读,获取精神食粮,推动写作的前进。但在现代,这个进程开始停滞甚至倒退,大众更信任批评家的论断,作家也从批评家的赞扬中获取快感。瓦尔泽使用“萨图恩世界”这个弑父型寓言来阐述这个现象,由文学孕育出的读者和批评家,在当下已经变成毁灭写作的凶手。面对困境,写作者做出了不同的举动,汉斯·拉赫写下了违心的忏悔并流亡至荒岛,马尼·马尼进入了疯人院。荒岛和疯人院,也正意味着文学创作者的处境,要么被社会边缘化,沦为另一颗星球上的居民,要么被视为疯子,满嘴胡言乱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