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来信

2018年07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地下室这样变身挺好

  近日,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在交大嘉园小区开展试点,将整治清理后的地下室改造成智能存储仓,居民可租用存储仓,存放平时用不到的过季衣物等杂物。一期18个存储仓在三天内被居民抢光,二期又推出45个,出租率达到70%。

  说起地下室,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其阴暗潮湿不通透的环境,长期以来,地下室群租也因消防隐患、安全隐忧而成为治理的靶心。那怎样让地下室既免于“沾染”群租乱象又能得以合理利用?涉事小区将地下室改造成智能存储仓的做法,无疑为地下空间利用提供了思路:这既解决了市民家里存储空间匮乏的难题,也对地下室空间进行了充分合理的利用。至于阴暗潮湿的环境,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科学改造。

  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将不宜居住的地下室改造成宜于存储的便民空间,就是变冗余为有用的好办法。这种做法也值得很多社区借鉴。 □彭爱珍(教师)

  不会扫码点餐的老妈吃饭遇难题

  近日老妈向我吐槽:上个周末,她和好朋友一起逛街,之后在一家餐厅落座准备吃饭,但坐下后,服务员却告知她们,要点餐得扫桌上的二维码。老妈和那位阿姨一下就傻了眼——她们虽然都有手机,可还不懂扫码点餐和移动支付。

  她们问服务员能否拿菜单点菜,却被告知,使用手机扫码点餐和付款是本店特色,纸质菜单现在都不用了。后来,老妈和阿姨只好求助于一位正在就餐的大学生,让她帮忙在微信上点了餐付了款,并给其现金,才总算吃上了饭。

  现在扫码点餐确实很方便,摒弃纸质菜单也是经营者自由,但还是希望很多餐馆能顾虑到那些“跟不上趟”的老年人,给TA们留一条人性化的通道。□阿珍(市民)

  悬赏捉锥蝽还需慎重

  日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发文,呼吁广州居民齐齐“找虫、找人”——找到锥蝽,找到潜在的美洲锥虫病患者。对找到锥蝽的居民,经确认后疾控部门将提供每只8元的奖励金和健康咨询服务。

  涉事疾控中心悬赏捉锥蝽,初衷无可厚非。但问题是,锥虫病对应的病情通常都不轻,确诊率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且到病程晚期没有特效的药物,有学者就把其称为“新型艾滋病”。对这种病绝大多数民众都完全不了解。鼓励什么都不懂的民众去捉传播锥虫病的害虫,有其风险,值得商榷。

  锥蝽大多藏身树木虫草茂密的郊区野外,有皮肤敏感的人,容易被虫叮咬,引起皮肤性疾病。锥蝽活动时间多在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鸡窝等处,市民若没有做足安全措施,也容易因为捕虫被袭击。

  虑及这些,就算要发动市民捉锥蝽,也要做足专业知识和安全培训,并告知风险,以免带来不容小觑的负面效果。□吴帅(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