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思想

2018年08月1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经典之外的阅读》

  作者:徐贲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8月

  通常意义上的书评,一种是学院式的评说,一种是审美式的启发。在这两种书评之外,徐贲试图寻找另外一种不那么正襟危坐、同时又能承载更大思想密度的文体。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思想随笔,“这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写作,理性、持平、不矜不伐;不是自娱自乐,更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力求信而有征、发蒙起蔽;它离不开弥久常新的人文内容和贴近现实的问题意识,也需要教育良好、乐于思索的读者。”我们也可以说,徐贲在努力创造一个个微型的对话场域。

  在这20篇“思想随笔”中,我们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主流经典,更多的是一些价值尚在转化、尚待被普及的当代外国论著,比如乔恩·埃尔斯特的《酸葡萄》、乔治·奥威尔的《政治与文学》、斯蒂芬·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托尼·朱特的《思虑20世纪》。徐贲将这些思考分成了“人性”、“梦魇”、“暴力”、“挣脱”四个序列,既涉及了个体反抗与集体合谋的明暗两面,也涉及了普通民众与知识分子的迷失与纠结,各种问题不断巡回交叉,最终指向20世纪的一个重要议题——恶与抗恶。这是徐贲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也和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与经验密切相关。当我们真正投入到这些阅读里的时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些书也在阅读我们。(杨司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