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明大义
从对墨、加、欧盟三方的态度观察,特朗普目前的所谓“妥协”只体现了在中期选举前迫切需要兑现更多承诺的政治动机。
8月27日,美国白宫宣布已与墨西哥就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了初步协议。这是特朗普上台以来首次在重置对外贸易规则维度上实现突破,甚至被认为是其所谓“不破不立”布局的关键一步。但好景不长,随后几天很快传出负面消息:由于特朗普的强硬态度,美加两国在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问题上再次陷入僵局;而特朗普也以“不足够好”为由拒绝了欧盟提出的关于汽车“零关税”的提议。
“进一退二”的尴尬,足以说明特朗普政府目前的“大棒”套路远非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美墨贸易协定因相互妥协而实现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美国与墨西哥就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协议背后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众所周知,由于在经济上对北方强邻极高度依赖,墨西哥在特朗普“贸易大棒”的极限施压面前选择余地原本就颇为局促。又加之,赢得今年7月大选的候任墨西哥总统对美强硬、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本身持有反对立场。这些因素交互,构成了即将卸任的培尼亚政府为尽快落实自贸协定重谈、不惜作出让步的政经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在中期选举整体不利于共和党的选情驱动下,为了尽快兑现一些承诺,特朗普政府的确也做出了某种妥协。一方面,在汽车组件的生产地分布比例和生产劳动力最低待遇等问题上,美墨双方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妥协,从而可能实现在墨西哥生产更多汽车组件并销售到美国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重置并续约问题上,特朗普政府最终并未坚持五年周期,改为16年周期、但六年审查一次的折中方案;而在争端解决问题上,墨西哥也最终接受了特朗普政府要求取消相关特设条款的要求。
换言之,美墨的进展因双方短期内迫切的政治需要而开启,因双方不同程度上的相互妥协而实现。
对加拿大欧盟,特朗普拿出“大棒”套路
而当面对加拿大和欧盟之时,特朗普政府却很快再次傲慢地摆出了极限施压的架势。不可否认,美墨达成协议一定会令加拿大感到压力,但在过去数月来美加之间的“关税战争”已将两国之间的经贸互动,乃至双边关系抛入了相当脆弱的状态之中。在并不具备美、墨各自国内的政治紧迫感、且双边贸易中美方小幅顺差的情况下,加拿大势必要求美国作出让步,特别是在目前钢铝关税上必须做出调整。
而对特朗普政府而言,美墨协议无疑将被用作向加拿大施压的有力杠杆,甚至威胁如果加拿大不尽快就范,只能考虑彻底绕开加拿大、拆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正是这种双方之间的温度差,特别是双方都希望在原本分歧较大的议题上对方先做出妥协的心态,导致了谈判再次陷入僵局。不过,毕竟双方基本上都明确了彼此要价,在很快即将重启的谈判中会否最终实现妥协,可能更多要取决于特朗普政府能否给出必要的台阶。
关于欧盟“汽车零关税”的提议所遭遇的回绝,再度体现了特朗普不停要价、极限施压的一贯套路。自七月底,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访美、并与特朗普达成所谓“零关税”意向之后,虽然法国等国表达反对,但至少暂且缓和了摇摇欲坠的跨大西洋关系。在开启实现“零关税”目标所必需的漫长谈判程序之前,欧盟的“汽车零关税”提议显然是对特朗普政府针对欧洲汽车加征25%关税“悬剑”的试探,但其换来的却是特朗普的毫无诚意与欲壑难平。在起步之初就互怼如此,所谓“零关税”应该也只是太理想化的“自我催眠”了。
从对墨、加、欧盟三方的态度观察,特朗普政府目前的所谓“妥协”只体现了在中期选举之前迫切需要兑现更多承诺的政治动机。这是一种在盟友体系内部恩威兼施的缓兵之计,当然不是最终彻底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案。对于全世界更多国家而言,更需要的是维持公平、正义、自由的正常国际贸易秩序,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地真正化解分歧。从这个维度上看,美国政府显然仍未走上正确方向。
□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