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下一篇

主打

2018年09月1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椰壳碗外的人生》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译者:徐德林

  版本: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8月

  对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学界和公众最熟悉的“标签”是《想象的共同体》。本书获得的青睐或许有些出乎他本人预料,学者戴锦华犹记得他带着老顽童式狡黠的笑容追问:“啥事情啊?中国的读者为啥如此爱我?”

  这半是真心半是戏弄的调侃,贯穿了回忆录《椰壳碗外的人生》的写作。安德森追忆了自己“移动的成长轨迹”:1936年生于中国云南,为躲避战乱5岁时跟随全家想取道美国到爱尔兰,而战争将他们阻隔在了旧金山;直到9岁,安德森回到爱尔兰;1953年进入剑桥大学求学,后赴康奈尔大学专攻印尼研究……这些迁徙背景,令安德森天然对民族主义议题充满兴趣。多年之后,安德森对曾经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反思:他认为把民族和民族国家用作分析的基本单位致命地忽视了一个显然的事实,即实际上这些单位是被“全球”政治思想潮流联系和贯穿起来的。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庞大的宗教网络、经济和技术力量,使得很少有人是“单一的”民族主义者。他游走在生命故事中俯拾记忆与情感,讲述对学院体制与研究的观察。阅读这本回忆录,充满令人会心一笑的瞬间,让你想到他那招牌式的狡黠微笑。(张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