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涉抄袭论文仍供查阅下载,这不合理

2018年09月16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来论

  涉抄袭论文的生命力本不该那么“顽强”。

  “5年发表文章约800篇,上了百余种学术期刊”、“涵盖物流、经济、美学、心理学、电影等多个领域”……2016年,多家媒体报道“论文大神”董鹏的学术不端事件,并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震荡。但据澎湃新闻报道,时隔2年后,当初被打假的董鹏还有过百篇署名论文在知网、万方数据可供查阅下载。

  近年来,对学术造假“零容忍”的社会共识业已形成。承认“文章全是抄的,身份是假的”的董鹏,就受到了舆论鞭挞。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其涉抄袭论文仍有上百篇在相关数据库中可供查阅下载,这显然不妥。

  论文抄袭问题被发现之后,及时核实并撤稿应成“标准动作”。这既是对抄袭者的惩戒,也是维护学术期刊或数据库公信力、净化学术环境的必要之举。一般来说,撤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抄袭者、原作者个人或相关单位向期刊申请撤稿,另一个是发表论文的期刊获悉、核实后主动撤稿。

  董鹏上百篇涉抄袭的论文至今未撤下,说明其本人不够“自觉”。舍此之外,相关期刊“装聋作哑”,涉事论文数据平台该处理未处理,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毋庸置疑,能否及时撤销涉假论文,关键在于首发期刊。有些期刊专职编辑人员较少,查重机制和质量审核机制欠缺,很多时候不能及时发现论文抄袭问题。

  而该事件显然提了个醒:学术期刊必须重视涉及论文抄袭的舆情,还要有核实撤稿机制。

  就在今年8月,科技部表示,我国正着手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并针对论文交易等开展“清网”行动。在此背景下,那些期刊、论文数据库也该多些主动而为的意识,尽早联合建立涉论文抄袭舆情监测和快速查证撤稿机制,别让涉抄袭论文的生命力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顽强。

  □张海英(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