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中国新闻·时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中国新闻·时事
下一篇

中国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万分之九

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老年艾滋感染人数上升明显,近5年间翻倍

2018年12月02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12月1日,西安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大学生志愿者集体宣誓:预防艾滋病,洁身自爱,健康生活。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讯 (记者许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举行发布会,介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目前我国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约为万分之九,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为69.6%,男性同性性传播为25.5%。

  近7成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万分之九,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

  传播途径方面,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为69.6%,男性同性性传播为25.5%。

  我国已基本阻断输血传播。通过全面实施临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

  同时,经注射吸毒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防控措施,2017年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者较2012年下降44.5%,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在治人员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从2012年的0.2%下降到2017年的0.03%。

  母婴传播也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此外,感染者检测发现力度不断加大,抗病毒治疗成效明显。其中,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亿上升到2017年的2亿;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从2012年的17.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61.0万人,2017年治疗覆盖率为80.4%、治疗成功率维持在90%以上。

  每年3000多名高校学生感染艾滋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员韩孟杰介绍说,现在每年有3000多例学生感染艾滋病。2017年全国高校新增艾滋病感染者3077例,其中81.8%经同性性传播感染。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高,但防护意识很差。据其调查,高校有过性经历的学生安全套使用率不到40%,而且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容易受外界影响,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所以青年学生感染风险依然存在。

  韩孟杰介绍,目前,全国有11个省的52所高校设立了艾滋病检测试剂自动售卖机,供学生购买艾滋病诊断试剂自行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男性人群感染艾滋病的病例报告数增加明显。从2012年的8391例升至2017年的19815例,上升比较明显。

  他分析说,部分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还有老年人了解艾滋病但认为艾滋病潜伏期很长,觉得无所谓,甚至有老年人认为艾滋病有药物维持,对疾控部门的干预措施接受度不高。

  ■ 延展

  留学生带来艾滋病?中疾控:去年发现100例

  近日,一篇“中国艾滋病病例增加,是因为取消对患病非洲学生的入境限制”的文章引发公众担忧。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员韩孟杰在发布会上回应说,近年来外籍入境者中艾滋病感染者数量逐年增加,去年达到2154例,其中外籍学生艾滋病感染者数量100例,占4.6%。

  网传文章提到,“中国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在近几年呈暴增态势,原因包括中国从2010年取消了对患有艾滋病、性病、麻风病的外国人的入境限制,以及大量非洲留学生的涌入。”

  韩孟杰回应说,允许艾滋病感染者入境是全球通行做法,目前全球约143个国家不限制艾滋病感染者入境。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深入,入境人数不断增加,外籍来华人士中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报告感染者数:是指检测发现并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数量也随之增加。据中国疾控中心病例报告数据,2010年至2016年分别为660例、1146例、1262例、1489例、1522例、1823例、1986例,2017年达到2154例。

  其中,2010年至2017年,外籍学生报告感染者数量分别为13例、26例、31例、46例、74例、96例、86例、100例。

  “2017年报告的2154例感染者中,大多数是云南和广西边境地区跨境婚姻中的外籍配偶或吸毒人员,2017年报告的100例学生占当年发现的外籍人士的4.6%。”韩孟杰说,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加大,入境人数会更多,发现外籍入境人士艾滋病感染者也会更多,将进一步做好来华外籍人士的艾滋病防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