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寻找中国创客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寻找中国创客
下一篇

DCM中国林欣禾:每年一个IPO,专注是不变法则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近日,北京东方广场W2座,DCM中国联合创始人、董事合伙人林欣禾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新京报实习生 陈婉婷 摄

  林欣禾

  DCM中国联合创始人、董事合伙人

  投资年限:12年

  投资项目:快手、唯品会、58同城、货车帮、途牛、无忧英语51talk、药师帮、好汽配、Udesk、上上签等公司。

  作为外资VC进入中国的最早一批代表,林欣禾和他领导的DCM中国在一线VC里显得过于低调,但这并不妨碍江湖上始终流传着他的传说。

  2006年,林欣禾放下新浪联合创始人及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创立DCM中国。

  这是中国创投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包括红杉、KPCB在内的美国顶级VC组团入华;商务部等六部委以“2006年第10号令”联合公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使得创投行业日趋规范;同洲电子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本土VC在国内首个IPO退出案例……

  入行12年,林欣禾带领DCM始终保持着稳健的投资步调,平均每年一个IPO。截至2018年底,这家掌管着35亿美元的VC投资了74家公司,其中不乏一些改变了国人生活方式的公司:当当、唯品会、58同城、途牛旅游网、前程无忧、快手等。

  时至今日,当人海战术已成为VC行业的普遍做法时,林欣禾依然坚持传统风投的“狙击手”式打法——少而精的投资团队(始终不超过8人),少而精的项目量(平均每年投8-10个项目左右的节奏),依靠高命中率实现公司回报。

  不铺热点,不担心错过赛道机会吗?林欣禾的回答很佛系:“不是所有的钱都该我去赚。我只要做到当擅长的领域出现机会时,我能第一个看到。”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

  林欣禾的少年时期,跟现在这个VC大佬似乎没有任何联系。

  在美国东海岸念完高中后,林欣禾进入达特茅斯学院攻读电子工程学士。虽然也是常春藤院校,但还是让望子成龙的林爸爸觉得没有面子。“在我们那个年代的美国东海岸,所有中国人只想进三个学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实在不行去MIT也行。如果MIT都进不去,那就‘废了’。”

  在从事电信技术咨询和管理工作两年后,林欣禾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来到位于西海岸硅谷、创业氛围浓厚的斯坦福。

  在这里,林欣禾与两位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华渊网,这一网站后来与门户网站四通利方合并,成为今天的新浪。

  转行做投资的契机也缺少了些戏剧性。林欣禾最初做出离开新浪的决定是为了“找点刺激的”——新浪成立十年,创业最具挑战性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林欣禾决定再度创业,但没有想好具体方向。

  DCM联合创始人、林欣禾在斯坦福的同班同学赵克仁为他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创立DCM中国,做董事合伙人。赵克仁一度非常惋惜没能投资新浪,一直关注着林欣禾的动向,得知林欣禾有再度创业想法后,决定先把人圈到自己的势力范围。

  此时正值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前夕,中国经济增速处于10%以上的高位,当时还不太懂投资的林欣禾跟风搞制造业、连锁餐饮业等机会主义投资,一个包装纸项目就能轻轻松松获得四五倍回报。“我跟LP吹牛说:看我多厉害!结果被LP骂:‘我投你难道是为了四倍的回报吗?’”林欣禾蒙了:我帮你赚钱,你还骂我?

  两周后,林欣禾在洗澡时突然醒悟:自己跟风投资之所以能赚钱,说白了还是因为运气好。“我怎么可能知道投资包装纸会赚钱?是因为人家带我玩的!”那一刻,林欣禾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觉得“像是矮子穿上了‘矮子乐’,想要冒充高个儿”。

  想明白了的他开始思考,自己能带别人玩什么?“就是我在新浪十年一直打交道的媒体、社交、电商、搜索、旅游。”找准了自己的打法,DCM相继投出唯品会、58同城、途牛、快手等。“靠别人带,你永远掌握不了人生的主动权。”

  从需求出发解决痛点

  DCM押注电商的决定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当当网在经济形势下滑的大背景下逆势而起,林欣禾预见到,几乎没有渠道成本、具有多、省优点的电商,可能是经济下行时的机会。“电商说白了就是在卖照片,卖照片有什么成本呢?”

  在那一波经济危机后互联网浪潮中,电商成为为数不多崛起的风口。而给DCM带来上百倍回报的唯品会,是一个标杆式的存在。

  DCM是一个基于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全球投资基金,不同国家发生的投资机会经常互为借鉴。

  林欣禾集中看闪购项目,灵感来源于美国同事。在美国,圣诞节等一些节假日会有打折活动,永远是百货公司开门之前就排起了长队,门一打开,人们疯狂抢购。“限时限量就会失控,这种抢购的心理学,全世界女人都一样。”

  与唯品会创始人沈亚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09年元旦假期,沈亚在广州的办公室。两个人一个在美国长大,中文还没现在这么流利,一个带着浓重的江浙口音,交流并不顺畅。一个下午,两人彼此都只记住一件事。“沈亚只记得我是‘电商教父’,一定要把我逮住,就算不投他们,也能拿出去忽悠。我只记得唯品会增长速度很快,但我那时候不知道他是不是骗我。”

  或许是四年理工科教育留下的烙印,林欣禾做事习惯追根究底,没想通之前,绝不轻易“开枪”。“热点天天有,但你一定要克制自己,想通之后再去做。如果被热点牵着走,长期来看你会失败。”

  第一次见面之后,林欣禾花了三个月,终于想明白唯品会高增速的原因——做国内品牌。

  “唯品会的主要购买人群是二线主妇,这些人不懂国外大牌,又不敢买杂牌。一些国内品牌,她们可能在省会城市见过,对品牌有认可度,也知道大概价格。一旦这些品牌打三折而且又能无条件退货的时候,她们会一哄而上,即便她们购买到的东西不那么满意,也不会有受骗感。”这一点,可能沈亚都没有想明白。

  “把国外的需求来对标国内,解决的是同样的痛点,但解决方式未必是一样的。”依靠这套从需求出发、结合本地化的打法,林欣禾又陆续投出58同城、货车帮、途牛、无忧英语51talk、药师帮、好汽配、Udesk、上上签等公司。

  狙击手式投资风格

  严谨、慎重、自我节制以及贵族式的精英教育,在林欣禾的性格中留下印记,并延续至他的投资风格。

  2011年,风投和天使机构崛起;2014年,风投界也掀起创业大潮,老牌机构的合伙人纷纷出来单干。市场上的钱和项目都呈指数级增长。

  跟林欣禾踏入投资界的2006年相比,市场从蓝海变成红海,人海战术成为VC行业的普遍做法。比如红杉,从赛道到轮次布局得密不透风;比如经纬,有近40人的投资团队和近70人的投后团队。

  而DCM依然坚持传统风投狙击手式的打法,投资团队最多时不超过8人。

  林欣禾笃信投资是智力密集型工作,坚持所投皆精品,以质量而非数量取胜。在林欣禾看来,团队扩张必然带来沟通和协作流程冗长,而这并不符合行业规律。在DCM的投资案例中,74个案子有12个赴美上市,还有数个被兼并收购。

  “他真的很稳,平均每年都有IPO。”在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眼中,林欣禾是好大哥、好投资人、好GP。

  “投资不能想太窄,想太窄你就去做产品经理;投资也不能想太细,想太细你就自己去创业。”不装作比创业者更懂业务,林欣禾认为方向盘应该把握在创业者手中,DCM要做的就是帮助创业者找人、找钱、找方向。

  唯品会的CFO、COO、供应链和市场品牌的负责人都是DCM挖来的,DCM也曾为58同城引来日本更大的投资人为其背书。51talk上市时,创始人黄佳特意感谢DCM:“他们帮助创始人不遗余力。”

  林欣禾经常在会议上提醒年轻的投资人:多去跟被投公司打交道,不光要认识CEO,还要认识CEO底下的人,全方位了解公司。“因为成功的投资不是只靠运气,要主动沟通,减少被投公司犯错误的机会。”

  直率但有脾气的“员外”

  李论戏称林欣禾为“林员外”。“你不觉得员外都是很善良、很可爱的有钱老爷吗?”

  创办熊猫资本后,李论曾经特意向林欣禾请教合伙人之间如何表达信任。林欣禾给出的回复是:“意见相左时,我会看着对方的眼睛问,你确定要投吗?你确定的话,那就投吧。”

  当记者再度提出如何建立信任感这个问题时,林欣禾的答案是坦诚地剖白自己:“要做一个领导,就要真正放开,全部透明,让别人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别人才会对你没有疑心。”这也是林欣禾作为外来户加入新浪时学到的一课。

  现任DCM中国合伙人的赵磊2014年在某酒店大堂第一次见到林欣禾。“第一印象是没架子,非常喜欢开玩笑,打比方非常生动,有话直说。”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熟悉之后会特别喜欢”。

  这种“有话直说”也常常发生在项目讨论会上。“Hurst(林欣禾)有时候问到创始人投资经历、商业模式的致命弱点时,会特别直接,有些承受力不好的创始人会脸色特别难看。”但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是“对创始人的EQ测试”。

  在采访中,林欣禾也坦然复盘他犯过的错,比如刚开始投资时不懂门道乱跟风、比如错失拼多多。

  “唯品会太成功了,导致他的一些偏见也影响到我们——赚穷人的钱太难。”唯品会在2012年左右,尝试做深入到三四线人群的业务“唯品团”,“当时唯品团业务量已经占到全公司20%左右,但我们不敢跟华尔街说——毛利润太低。”因为穷人钱难赚的印象太过深刻,拼多多出现时并没能吸引DCM太多注意,他忽略了在智能手机时代,微信生态将给流量获取方式和成本带来多大颠覆。

  所以林欣禾常说,成功是你未来的绊脚石。“我最希望DCM的投资团队不要太骄傲,随时知道失败可能就在前面。”

  虽然性格直率,但林欣禾不是没有脾气的烂好人。

  在一次被投公司的董事会上,创始人坚持要做一项跟主业不太相关的烧钱业务,“其他投资人也都不太满意,但还是和和气气的,Hurst就拍桌子了。”赵磊回忆。在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创始人和林欣禾互相不说话。直到一段时间后,这名创始人的尝试失败,回过头来跟林欣禾道歉。

  从业12年,投资环境跟林欣禾入行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当时做投资,给钱的人比较少,你有更多时间去想。但当时‘开枪’的恐惧感更高——你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卷起跑路。今天不担心创始人卷起跑了,又担心FA教创始人刷单。”

  钱更多更热,项目决策速度也更快,但林欣禾依然坚持看不清商业本质前不出手。“找到有新需求的人群,寻找跟这群人直接产生关联的方式,这是我跟DCM最清楚的。”

  同题问答

  你做投资时的第一间办公室在哪?哪些布置或细节让你难忘?

  林欣禾:我们的办公室一直在这里(东方广场),今年1月重新做了装修。

  装修的时候我有两个要求:第一点是要有噱头,让所有来到我们办公室的人回去有话可聊。一个噱头是门口的高清大屏,这个灵感来自我跟我太太去伦敦时,看到街头有块大概三层楼高的大屏幕,路过的人都会抬头看。另一个噱头是会议室按一下就可以变不透明的玻璃。

  第二点要求是所有人要沟通顺畅。做VC,一起头脑风暴是很重要的,我们会议室的屏幕可以直接用手机操作,沟通时不是一个站在讲一个坐着听,而是所有人都可以围在一起讨论。

  在你投过的项目中,你最欣赏哪位创始人?

  林欣禾:人各有长处。

  沈亚对人最好,没有架子。当时沈亚在广州创业,但那个时候投资人一般不会选择去广州。沈亚知道这一点,亲自安排每个人的住处、车、司机,让人感觉到这个CEO真的照顾到我的日常生活。

  老姚(姚劲波)是想法非常广,他的想法不只停留在做好分类广告,而是一直在想不同的但又接近的商业模式,58同城在不断裂变。这是姚劲波最强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蔡浩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