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京天红”炸糕闭店市民排3小时抢购

市民排队购买,找寻童年记忆;新店位于万泉河路95号和东四十条北门仓6号楼鲜汇超市一层

2019年01月06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1月4日,京天红酒家,顾客排了三个多小时的队后,买到了炸糕。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虎坊桥京天红酒家即将停业,1月4日,市民在这里排队买炸糕,炸糕档口将持续卖到正月初八前后。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作为南城“炸糕”一绝,在虎坊桥经营了近25年的京天红酒家将于1月8日停止营业,门口热卖的炸糕档口将坚持到正月初八前后。消息传出,前来买炸糕的顾客排起了长队,“这里有我们的记忆。”

  由于每位市民只能限量购买20个炸糕,现场出现“黄牛”倒腾炸糕,每个加价5元卖。

  1月4日,京天红总经理韩美俊告诉新京报记者,京天红将在万泉河路95号和东四十条北门仓6号楼鲜汇超市一层新开两家店,1月11日和1月15日开业,只卖炸糕等小吃。

  ■ 现场

  两三百人排队买炸糕 每人限购20个

  1月4日上午10点,气温只有零下2℃,京天红酒家炸糕档口有两三百人排起了长队。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排队购买的场面。

  老顾客杨大爷排了3个多小时,两袋炸糕,一袋炸咯吱到手,他站在店里就开吃了。“还是这个味儿,以前总路过不觉得,现在快没了,吃一次就少一次了。”

  京天红酒家紧邻湖广会馆,挨着工人俱乐部,无论冬夏,正门前总是会排着一队买炸糕的顾客。京天红的炸糕以水磨江米为面皮,豆沙馅儿里放了桂花糖,下锅一炸色泽金黄,咬一口透着一股子桂花香气,吸引了四九城众多食客。对居住在附近的不少居民来说,炸糕更是伴随了他们的童年时光。

  排队的李阿姨说,她外婆家在天桥附近住,年轻时经常去外婆家,有一次外公带回一包炸糕。“金黄色的炸糕,皮薄馅多,外皮焦酥,红豆馅甜软不腻,第一次吃后就让我爱上了。”

  后来李阿姨只要路过京天红门口都会买上几个。“我记得最早是8毛钱一个炸糕,后来涨到2.5元,一晃二十多年,现在涨到了3元,还开始了限购。”

  今年76岁的王大爷说,他家并不在附近,他是早上7点特意赶到现场购买炸糕的。临近11点,王大爷排到售卖窗口,花了60元钱,提着20个炸糕回家。“这里有我们的记忆。”

  “我们即将闭店的消息一发出去,这几天店里每天都会迎来大批顾客。”京天红总经理韩美俊说,除了虎坊桥、陶然亭附近的居民,很多食客从其他地方闻讯赶来。“还有人打电话张口要预订500个炸糕,不过我们只接受现场购买,每人限购20个。”

  这也催生了“黄牛”生意,排队买到炸糕后,3元每个涨到8元出手,旁边湖广会馆前的停车位也变得紧张。1月4日一早,店内正餐从10点半开始,10点50分就排号30多人。“到1月8日之前,预订全部满位。”

  ■ 追访

  京天红两家新店1月中旬将开业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京天红酒家1994年在虎坊桥开业,开业两年后才开始卖炸糕,起初为了涨人气,炸糕、元宵、包子、粽子……只要是应景儿的都卖。档口开了后,生意并不好,“每天卖不出去几十个,还得用好几个人。”开了一年,炸糕档口就关了。结果关了之后,不断有老顾客来问。当时也是机缘巧合,还剩下了一些原材料,韩美俊不想浪费,就想着炸出来让员工吃,没想到经过几天自然发酵,再次炸出来的炸糕,口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酥脆、软糥。炸糕档口在停业半年后重新开张了,经过改良后的口味一上市就让人“惊艳”。

  后来,店里还专门请来80多岁的老北京炸糕师傅进行技术指导,将百年前的老工艺流传下来,“水磨江米、老碱发面,豆馅里放桂花糖烹制两小时,这就是京天红炸糕好吃的秘诀。”

  韩美俊表示,京天红酒家将在1月8日正式停业,门口炸糕档口会坚持到正月初八前后。老店没了,还有新店,喜欢炸糕的食客,可以去其他店里买到正宗的京天红炸糕。

  目前京天红已经发展了3家直营店,丰台马家堡东路甲24号的西罗园店已经开业两三年,除了炸糕,楼上也经营其他家常菜;万泉河路95号和东四十条北门仓6号楼鲜汇超市一层两家直营店正在装修中,将于1月11日和1月15日开业,这两家店以卖炸糕、烤馒头、炸咯吱、豆包、排叉为主。

  韩美俊透露,京天红还和一些社区店、老年餐厅接洽,希望能在北京多开几家店。

  ■ 延展

  这些老味道只是换了一个地儿

  近几年,随着城市功能改造,一批老店搬离了原来的地方。但在各方努力下,一些老店也在逐渐回归到百姓身边,续写着人气老店的辉煌。

  去年12月29日,创建于1953年,北京最早的湘菜馆之一——马凯餐厅在离开15年之后重回地安门。在试营业的这些天里,天天都出现食客排队等位的情况。店内工作人员介绍,几天来平均每天食客人数超过200桌,从上午10点半开门到中午12点,等座的食客超过100人。

  位于西城区白塔寺后身安平巷、经营了25年的“徐记烧饼铺”,去年10月中旬在西四便民服务菜市场里重新开业。徐记烧饼铺的烧饼被称为“老北京芝麻最多的烧饼”。从1993年开业,店里的芝麻烧饼、糖火烧、螺丝转每天都是做多少卖多少,从来没剩下过。尽管烧饼铺搬了新家,但价格和味道都没变,最受欢迎的烧饼1.2元一个,糖火烧2.2元一个。

  曾经开在西四路口把角处的西四包子铺,是很多老北京人的儿时记忆。“二两包子、一碗炒肝”的标配伴随了很多人的童年时光。去年5月,重新开业的“西四包子铺”位于西什库大街顺天府超市内的美食街,距离大家记忆里的西四路口老店址不到1公里。

  北京人爱喝豆汁儿。胡金铨先生在《谈老舍》中就说:“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2017年9月,天坛北门老磁器口豆汁店重张开业,大批老主顾纷纷前来排队喝豆汁儿。重张后的豆汁店用餐环境大大改善,而且实现了“明厨亮灶”。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刘名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