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过春节,首先要把家里打扫干净。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春节前的大清早,父亲就会拖着半梦半醒的我,开始一上午的大扫除。从窗户到地板,从阳台都楼下,擦一遍还不够,父亲会拿出最严格的标准,直到把里里外外都擦拭得通透、亮敞。
理发在上海话叫做“剃头”,民俗说“正月不理发”,所以除夕之前一定要“剃个头”来迎接新的一年。小时候的记忆中,过年前的理发店特别热闹。小男生把头发剪短,显得精神,小女孩换个新的刘海,常陪同在旁边,和隔壁家的邻居唠起家常。小孩子理完发,长辈会在头上轻轻拍打三下。“新剃头,打三记”,这是父亲常说的吉言。
购置年货是春节前的必要准备,一个糖果盆,就能看出主人的精致用心。酱鸭舌、鸭胗肝、猪肉脯、杏仁排条、开口笑……蜜饯和干货少不了,但以前上海人最引以自豪的,就是能在春节招待客人时,拿出满满的一盒大白兔奶糖。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大白兔奶糖是定量、定点发放的稀缺资源。作为“国民糖果”的大白兔奶糖,曾经也像现在的限量款奢侈包一样,“一糖难求”也是常有的事。大人在新年赏一颗大白兔奶糖,就是对小孩子最好的奖励。大白兔奶糖里,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糖衣,虽然没有味道也不好吃,却让小时候的我觉得很特别。
酒心巧克力也是过年糖果盆里的宠儿。小小一粒做成酒瓶的样子,咬开一个小口就酒香扑鼻。里面还有一层砂糖,缓和了酒的辛辣,又保证酒液不会渗出。祖母还会去买一些龙虾片,下过油锅的虾片,绽开成一朵朵粉红、透明的花瓣,也是过年时才能吃到的奢侈零食。
年夜饭是个大工程。祖母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糟鱼、醉蟹和醉泥螺,还会在窗口“风”一整条鳗鲞。鳗鲞分段蒸熟后,可以慢慢吃上一个月。蛋饺也是年夜饭上的常客,“金元宝”的造型寓意圆满和富贵,却特别考验耐心和技巧。
春卷是上海年夜饭上的必备佳肴,却是个费时费力的手艺活儿。春卷的馅料一般是韭芽肉丝,春卷皮包上调配好的馅料直接下锅,炸至金黄的时候,入口最为酥脆。一大盘热腾腾的春卷端上桌,很快就会被“扫荡”干净。
除了吃上一顿年夜饭,不少上海人还会在除夕夜抢着去寺庙“烧头香”。城隍庙和静安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早早地排起长队,龙华古寺也是新年祈福的好去处。
在以前鞭炮齐鸣的日子里,除夕夜和年初四的晚上最为热闹。初五是迎财神的日子,母亲会早早地买好爆竹,让我守在楼下,一到零点就把财神迎进门。祖母却说,这噼里啪啦的“腔势”,财神爷早被你们给吓跑了。
□李永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