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在行政审批改革业已深入、法纪层面向庸懒散浮拖严肃说“不”的背景下,类似的“公文旅行”乱象,也是时候“退场”了。
1份公文4.8公里“走”了42天,这引发一场“风暴”,12名责任人、1个责任单位因此被处理,当地还由此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作风整治行动”……红星新闻日前报道的一则新闻,引发舆论关注。
据报道,2018年9月,四川遂宁市委书记邵革军在签阅《关于审定市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的请示》时发现,公文成文日期是2018年8月2日,到自己案头却是同年9月12日。而从遂宁市环保督察办到遂宁市委办公楼,全程不过4.8公里。在其批示后,遂宁市纪委监委当即成立调查组,包括遂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局长等12名责任人被问责。
4.8公里却兜转了42天,这无疑是公文运转“跑马拉松”的极致写照:虽然说,公文上传下达经常有逐层审批、人员衔接、依据“地情”细化等流程,跟“送快递”不可简单类比,可4.8公里的物理距离、42天送达时间的鲜明对照仍够刺眼,而“龟速”二字则成了此次公文传递给人的最直观感受。
乍看起来,反映的似乎是行政效能问题。但办公效率欠缺只是“表”,责任意识欠缺才是“里”,这折射的是教条化积弊与作风问题:那些经手者想当“甩手掌柜”,而不是积极履责、自觉担当。
正因连着不作为,此事才会被纳入“剑指庸懒、重锤问效、铁腕追责”的射程,引发12名市直机关工作人员被问责这么严重的后果;也正因其作风恶劣,这起看似不大的事由,才会激起当地组建“查问题、讲担当、提效能”作风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的巨大反响。
而在行政审批改革早已开启、“互联网+政务服务”被积极推行的当下,1份文件要花上数十天才能送达的“公文旅行”乱象,既不合乎行政现代化内含的“高效”要求,也与“互联网+”带来的程序精简预期相悖,也确实应得到重拳整治。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推行“行政效能革命”,着力解决执行上“顶”、办事上“拖”等低效行政问题,全力打造高效政府。其内在要求就是,公文审批流转不能总半途卡壳。鉴于此,眼下有些地方针对政令批件传达,明确了“事不隔夜、文不过天、即交即办、日清日结”等原则,将其流转时间要求精确到了天和小时。当此之时,公文再“蜗牛式运行”,明显已不合时宜。
更何况,现在办公自动化(即OA)系统应用渐次广泛,很多公文传递不用靠纸质文件传送,而可以用政务版OA系统一键实现;也不必靠层层转发,完全可以将许多政务服务领域的“秒批”模式移植过来。
公文4.8公里“走”了42天,市环保局局长等12人因此被问责,不冤。而在行政审批改革业已深入、法纪层面正向庸懒散浮拖严肃说“不”的背景下,类似的“公文旅行”乱象,也是时候“退场”了。
□侃人(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