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百万悬赏案”涉法律问题还应靠法治解决

2019年06月09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来论

  不能“民事纠纷刑事化”,但也不意味着放纵企业的违法行为。

  “百万悬赏”嫌犯一事再起波澜,据新京报报道,近日就汤晓东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陕西安康市汉阴县百万悬赏一案,双方接受采访,并各执一词。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汤晓东称商业模式曾向汉阴县委县政府报备,被扣押资产足够清偿投资人,企业出问题在于未向当地公安局长行贿。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对此一一反驳。

  就目前看,双方在“百万悬赏案”牵涉的事实是否违法上有些争执。孰是孰非,还有待廓清,但毫无疑问,涉及法律的问题还得置于法律框架下去评判。

  从目前媒体曝光的信息来看,汤晓东所谓的 “股权众筹”模式,确实摆脱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嫌。不仅如此,汤晓东的“招商引资”,还带有明显的“以利相诱”色彩。

  就汤晓东案来说,涉案人数、金额等已远超非法吸储的法定标准。就算汤晓东所说属实,但“报备”政府并不等于行为合法,也不等于拥有免责“挡箭牌”。

  考虑到非法吸储涉及当地很多民众的切身利益,当地有关部门在其中是否有监管缺位的情况,也需要进一步调查。

  除此之外,当地政府与汤晓东的“招商合作”也有蹊跷之处。从2015年注册第一个珠宝玉器店做珠宝首饰的销售生意起,汤晓东的生意摊子越铺越大,而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也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

  但当地公安机关直到去年10月初陆续接到群众报案后才立案侦查,有关部门的监管是否到位,有无领导恶意整人等情况,都需要彻查到底、问责到底。

  法治的问题,必须在法治中解决。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最高检之前曾明确通知,禁止将民事纠纷当刑事案件办,如果查证汤晓东案只是民间纠纷,就不能滥用刑罚。如果查证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庞氏骗局”,就要严格依法打击。

  □欧阳晨雨(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