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炒鞋”价格十天九倍 莫被暴利迷人眼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插图/陈冬

  热点聚焦

  球鞋并不是刚需商品,替代品满地,不会因材质增加了高科技含量、设计多么有时代感而改变,从甚嚣尘上到无人问津可能只需一个夜晚。

  谁会想到,“炒鞋”的风头之劲不仅一举盖过“炒币”,收益率更是直接碾压股市、汇市、债市等一众投资市场。

  最近,如烈火烹油般的“炒鞋”市场已经为人所熟知,某些款式的鞋价甚至出现“十天九倍”的涨幅;若干热门款球鞋单日成交额居然超过当天新三板的总成交量;某些“鞋交所”(转售球鞋的APP)甚至吸引风投入驻,在提升自身估值的同时,把“炒鞋”业务做得更加专业,开发出交易指数,直接加入涨跌幅和K线,界面布局也更接近传统的交易所,从“买一”到“买五”,从“卖一”到“卖五”,应有尽有。在鞋交所二级市场交投活跃的同时,一级市场也有声有色,生产商不停地发售新鞋,类似IPO,还催生了“打新”市场,在官方渠道准点等候,抢到鞋后就在市场售卖赚利差,中签的人必赚。贵州茅台股价突破千元,足足经历了十余年;但在鞋交所,“一双鞋破万跟玩似的”。

  “炒鞋”虽然目前只是小众市场,但跟过往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相比,“炒鞋”的投资门槛更低,对年轻人(包括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学生)具有魔幻般的吸引力。很多年轻人开始“炒鞋”的初衷,往往是卖不掉还能自己穿出去“浪”,可一旦尝到甜头,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开始尝试“加杠杆”,一些家境一般的学生往往以借呗、花呗、信用卡套现的方式借钱,透支额度通常已超越自身承受能力,一旦出现意外,往往会出现难以收场的结果。

  人就两只脚,能穿多少鞋?以此判断“炒鞋”的逻辑,的确难以站得住脚。但资本市场的“拉高”行为,靠的就是价值信仰,靠的就是“讲故事”。一双球鞋,价格一天翻一倍,靠的是什么?只能说,在资本介入球鞋市场后,原来的“限量款”已经变了味,其价格走势已经与球鞋本身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本质就是“庄家”在投机、“韭菜”在跟风,大赚或大赔都在转瞬间完成。越是球鞋这类小众产品,越容易拉高制造跟风,比大蒜的存储还方便,比郁金香还不需要打理。球鞋并不是刚需商品,替代品满地,不会因材质增加了高科技含量、设计多么有时代感而改变,从甚嚣尘上到无人问津可能只需一个夜晚。

  “炒鞋”的火爆,当然离不开球鞋生产厂家或经销商的“助攻”,没有他们的参与,鞋圈就难以成势,越来越五花八门的“限量版”不断推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现在已经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出现了,怀疑鞋交所的那些限量版球鞋有不少是“山寨”货,更有尖锐者指出,目前就没有“山寨”仿造不出来的鞋。

  更为值得警惕的是,不少买卖双方在鞋交所的整个交易过程甚至不需要真正做实物交割,而是只做一个虚拟所有权的转让,鞋交所能看到买卖双方的实时底仓,可以自己“坐庄”或操作“老鼠仓”,先于买家建仓,再先于卖家将自己手里的货卖出去,实现套利。如果再衍生下去,鞋交所完全可以设计出一种期权或期货交易,直接将客户打到爆仓,真要实物交割也不怕,可以找个“山寨”厂商出货。

  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当前确实缺少一些收益率和安全性较高的投资产品,“炒鞋”的暴利确实非常具有诱惑性和吸引力。但成熟的投资者都知道,收益和风险都是共存的,千万不要被“炒鞋”表面的暴利迷了眼,而忽视了背后的巨大风险。尤其是对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花费上万去炒一双鞋,背后隐藏的风险绝非他们所能承受之重。

  □蒋光祥(基金从业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