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注重需求侧改革,为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当前的需求侧改革可更注重扩大内需,尤其要充分发挥内循环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和循环。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中央首提需求侧改革,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必将对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适时提出需求侧改革,是基于当前发展新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目前,2015年年底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也为工作重点转向需求侧改革准备了条件。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市场的供需力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总需求不足、需求结构不合理、需求渠道不畅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影响未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快需求侧改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发展动力充足和持久的关键所在。

  注重需求侧改革,须牢牢把握消费需求改革这个关键点。“十三五”以来,中国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6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造就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主要依托互联网带来的消费模式变革,大大激发了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热情。在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得益于中国首先控制住疫情,再加上各项扶持消费政策的出台,消费需求得到迅速恢复,并成为保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但也要看到,目前阻碍消费需求改革的因素也不少。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水平总体来说并不高,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仍偏小,支持消费需求的金融创新仍不多,消费质量仍有待提高等。因此,加快消费需求改革,就须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下大力气,真正疏通民众消费不起、消费意愿低的最大瓶颈。同时坚持“提低、扩中、限高”原则,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创新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消费政策体系,最大限度释放消费需求。

  注重需求侧改革,要始终坚持对投资需求的支持和引导。尽管近些年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但仍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为应对疫情冲击,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鼓励投资政策,但目前投资结构仍不合理,民间投资积极性仍受到抑制,投资效益尚有待提高等,妨碍了投资需求进一步扩张。这就要求尽快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将更多投资引导到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上去。营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强化投资的效率和效益意识,防范重复投资、过度投机性投资等问题。

  注重需求侧改革,还要高度重视国外需求的挖掘和激发。受疫情影响,国外需求受到较大冲击,但在国内疫情向好后,也呈现出明显反弹,中国迅速成为满足全球需求的最大供给国。不过,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国内供给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仍是影响国外需求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规则,提高国内供给质量,提升中国制造的美誉度,创造更多国外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注重需求侧改革并不是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当前应更注重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和投资需求,充分发挥内循环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尽快疏通供给和需求间的渠道,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和循环。在此基础上,重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不断扩大国内总需求,并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持久性力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