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重返《巴黎协定》,关键还看拜登的行动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重返《巴黎协定》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美国的国家形象,符合拜登通过多边主义确立美国地位的策略。

  在《巴黎协定》达成5周年之际,美国候任总统拜登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美国将在39天后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这是拜登作为候任总统就该协定作出的明确承诺。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拜登上任后就会在第一时间重返《巴黎协定》?拜登的承诺值得关注,但外界更加关注的是美国的行动。毕竟,自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后,美国就并非《巴黎协定》合格的缔约国,这也为未来拜登政府留下了可操作空间。

  5年前,全球各国就气候变化问题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谈判,最终达成了《巴黎协定》,是近些年来国际社会集体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大成果。达成协议不易,贯彻落实协议更难。尤其让人遗憾的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退出了这一协定。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特朗普总统采取了非常不严肃的态度,甚至认为气候变化是阴谋,是他国为阻止美国经济发展而编造出来的阴谋。

  众所周知,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产业转型等。而特朗普政府几乎推翻了奥巴马时期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比如《清洁能源法案》。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大力发展化石能源,尤其是页岩油气开采,甚至使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和重要的能源出口国。

  作为全球主要碳排放国,美国退出协定,不仅重创国际社会在此方面的合作,相关能源政策的调整也使气候变化议题失去了焦点地位——政策重心转向能源问题的美国,并没有将气候变化作为主要威胁,节能减排也就成了空话。

  在《巴黎协定》达成5周年之际召开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进一步明确中国自主贡献的指标。中国的一贯承诺和相关行动,为协定的落实注入了新动能。而美国身为全球主要碳排放国,却成为唯一一个加入又退出协定的国家。两相对比,意味颇深。

  一些专家也在反思,在过去5年中,全球气候危机是否得到了控制?研究表明,由于《巴黎协定》执行困难,气温比工业化之前持续上升,并由此引发灾难。英国商业大臣阿拉克·沙马警告说,我们依然没有进入落实协定的轨道上来。当此之际,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协定做出的表态和承诺,有利于各方携手应对此一问题。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气候政策、能源政策可能会有较大调整。首先,拜登在《巴黎协定》达成之际担任美国副总统,他不会像特朗普那样认为气候变化是阴谋。而在此次大选过程中,拜登就承诺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从拜登的政策认知和惯性来看,重返协定应该会成为其上任之后优先事项。

  与此同时,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做法,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和质疑,也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声望,而重返协定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美国的国家形象,符合拜登一直推崇的通过多边主义重新确立美国地位的策略。

  而且,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和威胁,中美作为全球性大国和主要的碳排放国家也理应承担更多责任。更重要的则是,在中美关系处于深度调整之际,气候变化与问题是中美进行合作的增量,是两国必须合作的议题。事实上,气候变化影响和扰动生物圈的稳定,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当然,拜登在社交媒体上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尚需观察。但与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不是一个“推特总统”,社交媒体并非其“秀场”,其所谓的39天后重新回到《巴黎协定》,也明白显示出拜登对于美国失去国际领导地位的焦虑,他必将为此有所行动,而重返《巴黎协定》无疑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孙兴杰(国际关系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