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
|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公共卫生应对显得格外重要。《纲要草案》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多次提及公共卫生,如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等。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栾荣生认为,公共卫生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如何解决人才流失问题,需要各地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加大投入、稳定投入。
重大疫情到来时 公共卫生打头阵
新京报:《纲要草案》多次提到公共卫生,提到这个词,大多数人会想到医院,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共卫生?
栾荣生:按照国内通常的说法,公共卫生是全社会一起营造健康的环境,每个人都享受到相应的健康结果,“共建共享”,是公共卫生的精髓。新冠疫情中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就体现了这个观念。在面对重大疫情时,公共卫生是必须打头阵的,在整个大的健康中国建设中,公共卫生也占主导地位。
新京报:《纲要草案》提到,要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这个“网”是什么?涉及哪方面的工作?
栾荣生:公共卫生防护网,涵盖了从国家级到区县级的四级疾控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如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防治中心、精卫中心等,以及基层卫生机构等,从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来说,还可以扩展,譬如相关卫生行政部门、人才培养教育部门等。
公共卫生覆盖的工作相当广泛,从疾病的角度,包括应对传染病、慢性病、精神卫生、伤害(车祸、自杀、生产事故等造成的伤害)等;从健康促进的角度,不仅是应对疾病,还要走在疾病的前面,不让或者减少它发生,譬如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慢性病发生率,改善卫生条件以控制传染病传播等等。这也是健康中国中提及的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健康促进的含义。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更加深入的工作。
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公卫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新京报:公共卫生领域人才流失的问题突出,《纲要草案》也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学院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什么会这样?
栾荣生:我们现在统计,院校招生只有20%的学生将公卫作为第一志愿,大部分是调剂的;即便读了公卫,毕业后干不了几年就转行了。最现实的原因是待遇问题。
坦白讲,这一行的待遇也不是特别低,肯定有比这薪水更低的职业。但在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对比,公卫和临床差太远,同级别的单位,公卫医生和临床医生的工资可能差几倍甚至十倍,所以愿意干临床的多,愿意干公卫的少。
以前公卫领域有句话,“财神跟着瘟神走”,传染病来了,都愿意向公卫投钱,没有疫情了,感受不到公卫的重要性,投入就不稳定了、滑坡了。但公共卫生是一个长线的公共服务,不能因为短期见不到明显回报就忽视它的价值。
新京报: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栾荣生:政府要意识到公卫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加大投入、纳入各级政府的稳定财政预算,并应逐渐增长。此外,也可以扩大投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共建共享。
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缩小公卫与临床的待遇差距也是一方面,现在上海、广东等地逐渐做出要求了,也有一些地方发文,提出医院公共卫生科的工作人员待遇向临床看齐。我觉得公卫招生也可以参照师范生的待遇,吸引更多年轻人。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整个社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认识也会更加到位,我相信这个问题能得到改观。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