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论
近日,“一粒片仔癀被卖至千元,开门10分钟就卖光”的消息引发关注。片仔癀是一种老字号的中成药,因其“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
虽然一直被称为“清热解毒第一名药”,但造成如今“一粒难求”的局面,还要归结到人为炒作上。很多人将片仔癀价格不断走高当成一种趋势,进而投机性进场。此外,由于快速涨价导致利润不断增大,商家也乐见其价格不断攀升。于是形成了当前火爆的场景。
但当片仔癀从爆炒标的物,变回药品的真身之后,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结束,最后的“接盘侠”恐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现实中,药品被炒作的危害性极大。首先,药品是用于治病的,但遭爆炒的药品,已沦为炒作赚钱的工具,功能的转变将导致该药品的质量不再受到重视,势必会增加用药的风险。
其次,药品保持合理的价格,才能让患者吃得起、用得上。可当片仔癀被炒出天价后,患者买的不再仅仅是药,还是一种“投资产品”,真正需要使用这种药的患者,就只能望价兴叹。
此外,片仔癀价格还可产生溢出效应,带动相关原料药和同类药品价格也随之上涨。在药价普遍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片仔癀在价格上“唱反调”,不仅扰乱药品市场,而且还影响药改成效。
正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一样,“药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炒的”,也应作为基本常识来加以强调。药品关系到健康甚至生命,其比任何一种商品都更不适合被当作炒卖对象。
因此,对于片仔癀等药品遭爆炒现象,不仅消费者和商家要理性对待,也应有更有力的市场监管加以干预,确保药品的作用与属性不因炒卖行为而出现变化。
□罗志华(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