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碳市场启动倒计时,哪些行业企业站在发展风口?

2021年06月27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专栏

  碳交易带来碳成本,但也可能是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机遇。

  近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拟于6月底前启动。

  所谓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指将碳排放的权利作为一种资产标的来公开交易的市场,卖方可将自身多余的碳排放权出让,买方则付费获得排放权。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公布了交易方式、交易时段等细则。

  2000多家电力企业将参与交易

  全国碳市场首先纳入发电行业。首批2225家电力企业已全部完成开户工作。

  作为碳排放大户,电力行业是碳减排先行者。协调好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的融合发展,将是碳中和的主要任务。因为碳交易成本需要电价改革来提供出口消化,为应对碳市场带给电力行业的冲击,需要进一步进行电力市场和电价的改革。

  具体来讲,电力系统需要对发电侧能源结构进行改革,不仅要淘汰或改造现有的高排放化石能源热发电机组,还要加大对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开发利用。而大量开发清洁能源,短期内仍会给电力系统及有关部门带来相关经济成本及技术难题。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将导致电力系统成本大幅提升,其内部承担转型成本较高,且在当前电力体制下,生产侧的碳成本也难以向下游传导。而碳价格信号如果无法真正在电力消费侧发挥作用,也就难以倒逼下游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因此,在碳中和进程中,也需要更多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并达到最低转型成本,让市场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方面,各地区的可再生资源禀赋、电力负荷情况以及电网系统结构具有较大差异。可以制定相关支持措施,引导市场广泛参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个环节,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整体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

  另一方面,在电网保障消纳的基础上,可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途径,实现电源、电网、用户、储能等各类市场主体共同承担清洁能源消纳责任的机制。由此,可再生能源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找到较为便宜的容量备用、调节服务等,进而达到更低的系统消纳成本。

  未来将纳入更多高能耗行业

  当前全国碳市场主要覆盖发电行业,“十四五”期间,将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碳排放行业,这些行业内的企业将成为碳配额交易的主要市场主体。对于这些高耗能企业,碳交易虽带来碳成本,但也可能是企业提高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机遇。

  未来纳入重点排放管制的用电企业,将同时面临碳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双重约束,其耗能策略可能需要适时动态调整。因此,统筹、协调、完善碳交易机制及电价机制,才能有效促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节能减排及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碳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协同发展。

  深化电力市场化尤其是电价改革,让电价真正反映市场供需以及碳减排成本,非常重要。

  一方面,电力市场体制机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更有效地支撑电力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约束下的电力系统应设计适合不同属性电力资源的定价和补偿机制,理顺电力市场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

  另一方面,碳定价后发电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终端电价结构迫切需要改革。在考虑碳市场与电力市场交互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电价与碳价的良性互动,通过电价把碳成本传导到下游的具体环节,确保碳价格信号能真正发挥减排作用。

  当然,碳成本在电力市场各利益主体中的分担问题还需结合现实情况慎重对待。但不管怎样,让电价反映市场供需及碳减排成本应成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原则之一。

  碳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在过去数年试点中,已表现出积极效应。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电力等行业如何做出调整和改革,十分关键。

  □林伯强(厦门大学嘉庚实验室、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