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下一篇

严禁资本化,让学科培训不再是“生意”

2021年07月25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严禁学科培训资本化,将促使培训机构回到发展兴趣、拓展素质、提供差异化教育选择的本身功能和定位上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此前,今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就审议通过了此一意见,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严禁随意资本化动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因此,禁止校外学科培训机构资本化,遏制其过度逐利,制造“全民培训”与教育焦虑,是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基本思路。

  与此同时,意见还明确要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并禁止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这意味着,进行学科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也必须坚持公益属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极大地压缩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营利空间,也要求继续进行学科培训经营的培训机构,必须转变运营思维和模式,回到培训机构本身应该有的功能和定位上来,为有需要的受教育者提供发展兴趣、拓展素质的差异化教育选择。

  落实严禁资本化运作的规定,将彻底改变我国的校外培训生态。因为,这意味着正准备上市的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的上市通道已经关闭,而已经上市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也将面临退市或者剥离学科培训业务的选择。如果上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只有学科培训业务,将面临退市或转型,而如果上市教育培训机构还有非学科培训业务,则可剥离学科培训业务。

  需要指出的是,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从严监管,并不是一刀切禁止校外培训,而是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依法依规,在规定的时间与范围内开展培训,不得进行超标超前培训。进行学科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在禁止节假日、寒暑假开展培训后,可以转型进行非学科培训,包括素养培训、成人培训和技能培训等。

  鉴于这次出台的监管措施力度前所未有,对校外培训业将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妥善落实,也极为重要。不论是机构退市、剥离学科培训业务,还是转型,都会涉及部分培训机构的员工失业,以及可能出现的退费等相关问题。各地在落实监管措施时,要制定稳妥推进培训机构从营利性转向非营利性的方案。此次意见,也已经为此明确了试点工作要求,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确定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为全国试点。

  “双减”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此间舆论也曾担心,仅仅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如不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中高考仍用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选拔学生,学生的成才选择单一,中考时的普职分流成为事实上的普职分层,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就依旧存在。而在节假日、寒暑假不能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情况下,家长就会请私教,或者送孩子去地下培训机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培训乱象更难治理。这也是在落实“双减”措施时,必须直面的问题。

  因此,在禁止校外学科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遏制学科培训逐利后,应该疏导家长的培训需求,要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开展高质量假期托管,以及进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系统推进“双减”,真正把学生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如此,也才能反过来规范学科类培训的资本化逐利倾向,回到发展兴趣、拓展素质的培训正轨上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