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论
游戏账号轻易躲过监管,极易使刚出台的限制政策,在执行层面遭遇梗阻。
据媒体报道,网上可以通过租号、买号等途径,绕过监管无限制玩网游,游戏账号租卖已形成灰色产业链。一些未成年人被这些绕过“防沉迷”的账号所吸引,不惜用金钱来购买成年人的账号或高分值的账号。
在对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越发严格的背景下,游戏账号“免限制”需求大量存在,部分游戏交易平台、网络店铺租卖游戏账号,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不能低估。
且不说,与玩家个人身份信息绑定的游戏账号是否可以成为买卖的商品,其中还涉及个人隐私的泄露等问题。单就买家身份的无法识别来看,就存在不小隐患。
据报道,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目前都可在游戏交易平台上使用虚构信息,这在事实上就为未成年人利用成年人游戏账号无限制玩游戏提供了“门路”。而一些商家甚至将“无防沉迷”作为账号的卖点,更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此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文,对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时段做出明确规定。这意味着对未成年人保护力度的加大。
而规定的落地实行,离不开技术的加持、平台企业的尽责到位、监管的及时督促。特别是游戏时长、时段的限制,涉及身份识别、不同游戏平台的信息共享,更需要发挥“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的筛查、限制、整合作用。
网络租卖游戏账号乱象的产生,等于在国家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整体对策框架里撕开一道口子,在青少年进入游戏的第一道关口就失守了。
政策的旨归,从来不是禁止未成年人玩游戏,禁止的是“游戏成瘾”,而对网游时长、时段限制,正是帮助未成年人走出“沉迷”的有力抓手。
近段时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都有着为青少年营造良好、健康的成长学习环境的考虑。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不良商家如蝇附膻般唯利是从,紧盯政策落实不严、平台管理不善、技术升级滞后等漏洞,置公共利益不顾,将国家法规抛诸脑后,任意妄为。这不仅没有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涉嫌违法违规。
尤其在从严限制未成年人网游的政策背景下,游戏账号轻易躲过监管,“满足”市场“免限制”需求,极易使刚出台的限制政策在执行层面遭遇梗阻、打折扣。而投机取巧者侥幸得利,又使相关政策在认知层面降低了权威性。
所以,针对此种乱象,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依法依规予以处罚,而在日常监管层面暴露的不足之处,也要及时完善。这既是堵住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措施漏洞的必要一环,也是治理网络乱象的题中之义。
□迟道华(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