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非虚构”体现的是直面现实的品格与回应现实的勇气

2022年01月2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程一身 评论家

  持续思考的问题

  自卡夫卡以来,人与人灵犀相通的美丽神话,被他人终究不可理解的冷酷现实所替代。疫情似乎是对这一文学主题的陡然强化和持续提醒。我说这些是想表明,人与人的关系这个我持续思考的问题,在被疫情袭击的21世纪早期呈现了哪些变异,爱他人变得更艰难,幸福变得更奢侈,甚至简单的与他人相处也失去了往日的安心与从容。

  当他人普遍成为“我”匆忙逃离的对象,对美的冲动与对爱的需要徒然激发了内心日渐厚积的抑郁。很显然,人生的幸福只能在对他人的爱中萌生并保持,从这个角度来说,疫情是爱之敌,也是人之敌。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重塑了我们的心态,而我依然对爱,对可能有回应的他人之心,充满了持续的需要与渴望。

  值得关注的图书

  2021年我关注的书并不多,我一直在读李商隐和昌耀,由于教学的需要,重读了《the Dairy of Frida Kahlo》。浏览了某家出版公司约我翻译后来又取消了的《Pessoa : A Biography》。如果只介绍一本,我最想谈的是我译的米沃什回忆录《欧洲故土》。

  在本书中,米沃什摆脱了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传体写作,用他的话说就是“用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观察合成一部传记”。这是一部融个人史、他人史和时代史于一体的复合型自传。在书中,个人、他人与时代形成了奇妙的三重话语,深刻而巧妙地揭示了二十世纪前半期作者个人、欧洲与人类的总体处境。本书巨细兼备,巨可宏阔,细则入微,大体以时间为序,以独立又连续的板块式结构呈现了极其独特而不乏普遍性的现代经验。总体而言,这部回忆录体现了真实、真诚、真切的艺术精神。内容真实,态度真诚,表达真切,我私下里把它称为“三真”的写作原则。据出版人魏东说,该书明年会出版。

  期待的原创作品

  近年涌现出的“非虚构”作品是我看重的作品。在我看来,“非虚构”体现的是直面现实的品格与回应现实的勇气。相比而言,虚构如今俨然成了回避现实的代名词。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大量的现实滞留在文学作品之外,当代现实的繁复驳杂幽深混响只有一小部分进入了文学作品,其中还包括许多被过滤掉的部分,被转换得严重变形的部分。

  刚才提到了米沃什的“三真”原则,其实最难做到的是真实。或者说“三真”是以真实为核心的,只有态度真诚才有可能写出真实之作,只有表达真切才有可能促成作品的真实。从真实的维度而言,国内原创作品具有巨大的书写空间。事实上,制约文学作品真实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有种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正是它让不少写作者习惯于变成隐身人,在动笔写作之初就考虑着如何在表达自己时隐藏自己。所以,写作的过程变成了收缩自己,伪装自己,以免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真面目的过程。换言之,是他人的不可信任,缺爱的世界,使许多写作者不愿完全袒露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期待看到那些面对不确定的人群敢于袒露自己的原创作品。在金钱的统治下,如今有太多的人被金钱打败,或者为金钱打工。而人们的泪水、叹息,沉重的肉身只不过是金钱的点缀物。只是,这样的现实很少进入文学作品,要么是因为亲历者没有写作能力,要么是因为当事人有写作能力却不愿写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