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双减”后的首个寒假,如何让学生过得有意义,是对全社会的考验。
随着期末考试陆续结束,各地中小学生将迎来“双减”后的首个寒假。据报道,今年寒假,不少学校以探究学习、劳动教育、小组合作、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设计了各类有意思的寒假作业。
这个寒假,不仅是“双减”后的首个寒假,也是实行“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后的首个寒假。“双减”要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都不能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开展培训,这意味着2022年的寒假,将不再有任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要求,游戏平台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有媒体计算,这个寒假中小学生只能玩游戏14个小时。
不能上学科类培训班,玩游戏有时间限制,寒假生活怎么安排?不少人担心,虽然公开的学科类培训不能再进行,但对学科类培训有需求的学生家长,会给孩子请“私教”。还有人担心,虽然有“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但如果未成年孩子可以从网上购买二手账号、租号,就可以绕开防沉迷系统。
所以,假期更要严格落实“双减”和“防沉迷”规定。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疏导学生的培训需求,分散学生对游戏的关注,把学生从沉迷游戏中解放出来。而学校也应给学生布置创新性、实践性的假期作业,对作业内容要进行科学设计,重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不少家长习惯了一到假期就送孩子去培训班,而不知如何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共同策划设计有意义的活动。这不但导致亲子关系淡漠,而且也让很多学生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习之外的主要“消遣”方式就是玩游戏。家长应在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基础上,和孩子共同设计涵盖阅读、艺术、体育、劳动等内容的寒假生活,增加亲子陪伴,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社区的作用也不可或缺。一到放假,有的孩子就成为“假期孤儿”,父母要上班,但让孩子独自在家也不安全,这是之前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原因之一。落实“双减”,减轻家长的后顾之忧,就需要发挥社区的作用。
社区要给所有放寒假的孩子提供有意义的去处,如联络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等公共资源对学生免费开放,聘请志愿者和专业人士,组织学生开展公益的兴趣活动。“双减”之后,社区开设假期托管班、开放社区资源,应形成长效机制。
“双减”后的首个寒假,是观察“双减”成效的重要窗口。让学生摆脱学科类培训、游戏,度过有意义的寒假生活,形成寒假生活新气象、新生态,需要全社会的合力。
□熊丙奇(专栏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