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探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探访
下一篇

富各庄村科技小院 副中心的“蘑菇王国”

2022年04月2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4月21日,党泽敏在打理小院蘑菇。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通州富各庄村科技小院。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精致的农家小院里,一栋透明的塑料大棚上盖着黑色的“遮阳布”,棚内摆放着一行行菌棒,赵克华小心翼翼地在其间穿梭,查看着“金蘑菇”的生长情况。4月21日,新京报记者前往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富各庄村探访,待到金秋10月,富各庄村20万斤金灿灿的蘑菇将喜获丰收。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小菜园种起了“金蘑菇”

  富各庄村是坐落在运河畔的美丽乡村,村里藏着一个个“庭院蘑菇王国”。赵克华家大棚里,一簇簇金黄色的榆黄菇从菌棒的两端探出头,长势喜人,“气温26℃,湿度65%,刚刚好。”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位有着多年蘑菇种植经验的老手,但其实一年多以前,赵克华还是个蘑菇种植届的“小白”。

  2020年,通州区首家科技小院建在了富各庄村,这个常住人口仅有400多人的小村庄开始有农业专家进进出出,选择品种、技术培训、拓展销售市场。

  富各庄村第一书记许洁告诉新京报记者,去年8月份,科技小院免费给村里提供1万个菌棒。“当时,村里很多人主要种植木耳,突然让他们在院子里搭大棚种蘑菇,大多数村民都持观望态度。所以,我们就只能先发展带头人种植。”

  赵克华就是村里5户带头人之一,她把科技小院给的1600个菌棒抱回家,每天都泡在大棚里,按照专家的指导,严格监控着棚内的温度、湿度。“我家产出了近2000斤榆黄菇,纯收入1万多块钱。”说起去年的收成,赵克华很是满足。

  村委会带着村民自制菌棒

  和赵克华初入“菌菇圈”相比,村民党泽敏在首批5户带头人中,算是唯一一位有菌菇种植经验的老手。

  党泽敏家的2600个菌棒,每个菌棒平均产量都能达到2斤。“产量可不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守现是富各庄村科技小院的负责人,对于每个菌棒能收获1.5至2斤的蘑菇,连连称赞。

  科技小院刚落户富各庄村时,王守现研究员带领科技小院团队依据村里的发展规划需求,为村民量身定制了灵芝、玉木耳、元蘑等多个新品种,几经试验,最终选择了榆黄菇。得到了科技小院专家的认可,村里也不敢松劲儿。今年3月初,村两委从市场上扛回了一袋袋制作菌棒的原材料,在村里一片空地上,摆起了小马扎——带着村民做菌棒,以此来降低种植成本。”

  今年下半年蘑菇种植期,科技小院除了免费提供近1万个菌棒外,还将为村里提供20万袋优良菌种,包括榆黄菇、元菇等四个品种。许洁告诉记者,今年10月份,村里庭院蘑菇种植户将达到60户,富各庄村将有20万斤的蘑菇批量成熟。“目前,村里的蘑菇除了销往周边市场、学校食堂,也会供应新发地。下半年,希望能打开更多的销售渠道。”

  小院亮点

  “蘑菇小院”

  今年下半年蘑菇种植期,科技小院除了免费提供近1万个菌棒外,还将为村里提供20万袋菌棒生产所需要的优良菌种,涵盖榆黄菇、元蘑等四个品种。10月份,村里庭院蘑菇种植户将达到60户,届时,食用菌产品由村党支部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销售,预计每户年均可增收1万元以上。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