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2021年春天,第一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入驻通州西槐庄村科技小院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信息的闭塞让西槐庄村在过去很多年中,错失了产业发展的方向,而科技小院团队的努力,让乡亲们看到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奔头。
第一年进村 带来30万收入
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的科技小院距离试验大棚很近,只有不到100米。每天上下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三名研究生都要去地里“报到”。4月中下旬,设施大棚里,这一季种下的番茄正被吊着秧,秧苗已经有半人多高了。
“这段时间主要工作是给秧苗掰茬,防止侧枝分走主干的养分。”本来说好先带着记者去棚里看看,结果说话间就都猫腰在大棚里干起了活。
西槐庄村的科技小院2020年11月挂牌,宁国法和吴林静是第一批入驻的农大研究生,日常工作就是指导村民们做田间管理。去年一年,科技小院在西槐庄村指导种植的15个大棚靠着种植的番茄和萝卜,给村集体带来了30万元的毛收入。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西槐庄来说,这笔钱的到来让村集体看到了产业的曙光。
学生在这里 就是农大在这里
一个科技小院在村里落地意味着什么呢?
吴林静记得入驻不久后,有村民找上门来求助。那是她和宁国法进村后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被需要。“他说家里的杨树生病了,树皮都已经脱落了。”两个人当时都无法给出具体的植保方案,只能先拍下照片,再发邮件连续请教学校里的老师。问题不断接力,杨树病情得到“确诊”,药方也拿到了。这样的事情之后还出现多次,每次碰见拿不准的问题,两人就求助学校的教授。虽然入驻村里的只有两名农大学生,但村民能获得的帮助,却不止于这两名学生。有学生在这里,就是农大在这里。
换种西红柿 收获特色产业希望
入驻西槐庄村大概不到四个月,科技小院和村民们迎来了第一次丰收。“新品种西红柿熟了,我们跑到与农大有合作的院校去摆摊,有人买过几次就会问,你们种的西红柿怎么这么好吃?”
在宁国法看来,这一年村里种植的番茄能够获得认可,正是因为品种的选定。“能不能取得成功,品种的因素占70%,剩下的30%才与技术和管理相关。”
农户抵触尝试新品种,宁国法能理解。“一颗番茄苗1元钱,一个棚的投入就需要2000多元,农民们会担心。”对普通村民来说,选择新品种的试错成本高,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农民基本很难主动尝试。“而这就是我们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在农产品处于生产过剩的当下,产量有时不是竞争的核心,特色和质量能将产业引向更远的地方。”宁国法说。
小院亮点
“鲜食番茄小院”
市面上的番茄以硬粉居多,它产量高,果肉硬,非常耐储存。这也是西槐庄村民们从前更愿意种植的品种,但口感一般、价格便宜。与硬粉番茄相比,科技小院所选择的果粉番茄品种果肉偏软,果汁含量更加丰富。今年,科技小院已经选择了京彩8号、京丹、乾德紫娃、老千禧等四个品种的“高颜值”小番茄,更适合鲜食。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