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五一劳动者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4:五一劳动者特刊
下一篇

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北京排水集团抢险大队副队长王长兴

创新应急抢险方案 减少对交通、市民生活干扰

2022年04月2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王长兴 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北京排水集团抢险大队副队长。从1989年开始参与完成抢险任务近千次。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每到汛期就连轴转的备勤、抢险是我们排水抢险人的工作常态,但看到险情被妥善处置,使我有为百姓解决难题的成就感,这也是我坚持从事抢险工作30多年的最大动力。
——王长兴

  去年7月,河南郑州遭遇罕见水灾。7月21日晚,按北京市政府部署,王长兴带领队伍星夜驰援郑州。抢险中,面对陌生环境,他在多个抢险现场不间断地巡视、指挥,脚泡肿了、脸晒脱皮了、嗓子喊哑了,连续几天一直坚守在抢险现场。在他带领下,经过95小时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

  王长兴是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北京排水集团抢险大队副队长。从1989年开始,他就开始抢险工作,先后参与完成了近千次抢险任务。抢险之余,王长兴不断创新,提出“城市主干道非开挖技术综合应用抢险方案”等新工作模式,通过更精巧的修复手段修复破损管道,避免开挖路面。

  去年7月曾带队星夜驰援郑州抢险

  新京报:去年7月,河南郑州水灾期间你带队赴郑州抢险,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王长兴:7月21日晚上,我正在值班,突然接到上级通知我们要组建抢险突击队支援郑州,委任我担任现场总指挥,并且要尽快出发。放下电话我们就进入备战状态,公司领导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带什么设备、准备什么物资、配备多少人员。

  考虑到当地可能没吃没喝没支援,所以做了最坏的打算,带的矿泉水面包等食物,至少满足70多人三天使用,而且带上了维修班组的工作人员,确保不会因为设备故障而导致救灾减速。

  快速集结后,22日凌晨,抢险突击队就出发赶往郑州,当天下午抵达了第一个抢险点——郑开路京港澳高速桥下,只用13分钟完成准备工作后,装备迅速启动开始抽排积水。

  新京报:在郑州救灾期间,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王长兴:从7月22日下午到7月26日下午,差不多95个小时里,我们这支突击队分别在郑开路京港澳高速桥下、七里河南路东侧、杨桥大道、阜外医院等7处积水区域,累计抽升量达53.5万立方米。

  刚到郑州就遇到了因为当地断电导致加油站设备无法加油的情况。没有油,我们的抢险设备就工作不了。后来,我跟加油站商量,用我们自带的发电机给加油站发电,加油站再给他们的车辆加油,很快解决了这一难题。

  杨桥大道抢险也非常困难,杨桥大道的积水面积在4平方公里左右,很多小区都泡在水里,就好像一座小城建在了水里。作业时,水深不达1米,但是积水面积大,为更好地发挥大型抽水设备的作用,一定要找到积水最深的位置。

  我们互相搀扶,手持探杆展开“探测井盖”作业。这主要是因为危险时刻存在,必须要小心水下敞开的井口。确定好位置后,才能将水泵投入水中,将积水往最近的河道里排放。

  创新施工方法和技术 更快速处置险情

  新京报:“抢险施工的效率越来越高,马路拉链的施工也明显减少”,有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是怎么实现的?

  王长兴:这反映了我们排水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一些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的创新。从我们排水应急的角度来看,原先的排水设备都是以大型设备为主,单个设备的重量至少几百斤,虽然马力充足能更快地抽排积水,但在城区,有时也会遇到“施展不开”的困境。

  经过我们与相关厂家的不断商讨,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更轻便的排水单元,有些完全可以由抢险人员背在身上就能操作,极大地方便了现场处置。

  我们还提出了城市主干道非开挖技术综合应用抢险方案,在一些不适于开挖抢险的道路,就能通过更精巧的修复手段将破损的管道修复完毕,比如说在旧管道的内部直接套上一段新管道,省去了拆除再重新安装的步骤,还有像是对一些地面塌陷的路面,可以直接回填水泥,避免开挖路面。总的来说就是更快速地处置险情,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交通、市民生活的干扰。

  北京的应急抢险工作要求很高,除了“城市主干道非开挖技术综合应用抢险方案,我们还提出了再生水抢险‘双路供水法’,北京的桥区多,交通情况复杂,强降雨的天气往往也伴随着交通的不确定性,堵车也是常有的事儿,特别是在出现积水时。

  为此,我们对梳理出来的易积水点、下洼桥区全部设计了多套抢险方案,出现问题时,必须要立即解决。

  新京报: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名抢险“老将”,经验发挥了哪些作用?

  王长兴:记得2017年7月有一天雨下得很大,管网巡视人员发现在学知桥附近出现了污水进入河水的情况,就判断可能出现了地下管网破裂的情况。我赶到现场后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发现路面存在异常,蹲下身把手电平放在地面一照,果然看到了地面有略微的下沉,结合着当时的降雨天气以及污水入河的情况判断,很可能地面存在大面积的空洞塌陷。

  而这里距离路口只有150米,车流量很大,而且还有三十多条公交线路途经,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我向领导汇报后,公司也第一时间向市有关单位反馈,经过研判决定采取断路措施。

  经过地勘检测发现,这里的地面下已经有了一处长20米、宽9米、深5米的空洞,由于处置及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后来,我们对此处进行了及时的抢修,应用的就是城市主干道非开挖技术综合应用抢险方案。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