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窦相峰
| ||
|
埃博拉、黄热病、鼠疫、寨卡、裂谷热……18年中,各类传染病疫情串联起窦相峰的职业生涯。2020年之后,在北京市疾控中心与各个新冠疫情现场之间穿梭,成为窦相峰的生活常态。
从处置复兴医院聚集性疫情,到流调新发地疫情“西城大爷”,再到迎击首起德尔塔、奥密克戎本土疫情,两年多时间中,窦相峰全程参与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
迎击疫情就像打地鼠,不断有新挑战出现,也不断构建疾控从业者的专业自信。
哪里出现新风险,就要带队“会一会”
4月25日下午1点,窦相峰从位于东二环的北京市疾控中心出发,前往西六环外的房山区窦店镇。
4月下旬,北京部分地区突发奥密克戎疫情。随着流调的跟进与新病例发病,传播链持续延长,一些新的风险点位陆续浮现。窦相峰赶往的房山,3日内筛出10名病例,还发现聚集性疫情,两家餐饮店成为新风险点。
抗疫是与病毒赛跑,面对奥密克戎更是。经历两年多的疫情防控,北京市组建了15支市级流调队伍,作为流调队第一队的队长,窦相峰的行迹随时跟随病毒而变化,哪里出现了新风险,就要带队伍上前“会一会”,研判疫情形势与防控措施。
“疫情的消息一来,我们心里都会有预估。这次疫情涉及学校、装修工,活动范围比较广,疫情控制难度会大一些。特别是从4月22日开始,不断筛出来新病例,从专业角度看是一个好事情,证明追到了病例,防控在推进了。”在去往房山区的路上,采访插空进行,窦相峰介绍了疫情的动态,房山的病例与主动检测病例的发现,说明奥密克戎扩散的速度很快,但北京已经“打过”几轮奥密克戎,只要核酸检测、区域管控等措施及时落地,“动态清零”就能有条不紊地推进。
不断迎击疫情新挑战
2020年初,武汉暴发疫情,北京发现首起新冠肺炎疫情。2月1日凌晨,在北京市疾控中心值守的窦相峰被同事叫醒,赶往复兴医院。这是当时北京备受瞩目的一起院内聚集性疫情,多名医护人员、保洁、患者、家属感染。一夜过去,窦相峰留在了医院,承担流调与制定防控措施的职责。白天待在医院忙碌,晚上12点回疾控中心交接工作、休息,两点一线的生活,直到3月疫情平复。
“当时挺难的,核酸检测能力不像现在这么强,从采样到检测都要自己做。一千多份样本,足足测了三天,前方的人和后方实验室都累得够呛。”窦相峰回忆,更困难的是医院环境的复杂性,防疫既要保证病毒不外泄,又要保障院内患者正常救治,在透析资源饱和的现状下,还要打通一条绿色通道,让院外患者正常进出透析。复兴医院疫情之后,由于经验丰富,窦相峰又负责了多起医院疫情处置工作。
三个月后,“西城大爷”的确诊消息再次让窦相峰夜半惊醒,新发地疫情来了。
新发地是另一重难关。这个供应全北京近7成蔬菜及大量猪肉、牛羊肉、果品的“菜篮子”,每天大量人物进出,客流量近6万人次。有专家曾在内部建模预测,如果没有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新发地疫情的规模将逼近武汉疫情。不过,最初,新发地仅是“西城大爷”众多到访点位中的一个,“冷链传人”的概念之前也未曾出现过,对于疫情来源,人们毫无头绪。
在宣武医院,窦相峰和西城疾控的同行乔富宇对“西城大爷”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补充流调,再次细化了行程轨迹。沿着这份从现场传回的线索,各区采样迅速铺开。6月12日凌晨,新发地环境样本检出阳性,成为锁定疫源的证据。市场及周边随即封控,阻止了疫情进一步扩散。
2021年10月,额济纳旗游客归来,北京面临第一起德尔塔疫情。这一次,窦相峰感到来自变异株的压力,“追着病毒屁股后面跑。”为了应对加速的变异株,市疾控与区疾控联合办公,并对流调、风险点位排查等不同的工作进行分块,互相补充、相互监督。相比之前一个人写报告、做流调,分工合作让效率进一步提高,各干一块,新人也能很快上阵。
在抗疫中建立专业自信
2004年,窦相峰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毕业,进入北京市疾控中心,开始了自己的从业生涯。在新冠疫情之前,他研究处理各种各样传染病,去过自然疫源地,曾前往非洲几内亚支援处置埃博拉。
埃博拉、鼠疫、黄热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与疫情打交道是窦相峰的日常。不过,这些疾病致死率高,但不像新冠疫情这样迅速蔓延、来势汹汹,2020年之后,他的工作强度明显增加了。
但在专业角度,新冠防控经验的积累,也在加强他的专业自信。
“现在进入了常态化防控阶段,北京的进京管理、社区管理、学校管理、发热门诊等各个体系和疾控体系一样,都在起作用,我们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动态清零。”窦相峰说。
北京流调队伍
疫情竞速争分夺秒,流调员是其中的主力。经历两年多的疫情防控,北京市组建了15支市级流调队伍,作为流调队第一队的队长,窦相峰的行迹随时跟随病毒而变化,哪里出现了新风险,就要带队伍上前“会一会”,研判疫情形势与防控措施。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戴轩 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